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1-12-06
2021年12月4日由北京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北京燕山糖尿病论坛”。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北京的多名知名专家讲课,同时也邀请了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医生进行线上参会学习。首先由北京燕化医院齐林主任致辞: 近年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维护和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糖尿病作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较高,达标率低,全国糖尿病患者较多,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各位医学工作者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涌现了一大批临床重点专科和专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此次学术会议的举办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在研讨中多交流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利于我们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推动内分泌和糖尿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学人民医院张放:分享《行成于思-看降糖理念不断变迁下西格列汀如何稳中求胜》: 一、血糖控制始终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标率低,并且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很多,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减少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所以血糖达标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因此,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均强调血糖控制始终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但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血糖达标面临重重考验,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是血糖控制的必经之路;二、西甲联合直击核心,近20年来,各种创新机制的降糖药不断问世,其中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机制互补,覆盖T2DM多重病理生理缺陷,其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活性餐后GLP-1浓度,强化肠促胰素效应,西格列汀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额外降低HbA1c达1.8%,使62.3%的患者血糖达标,持久控糖长达5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推荐DPP-4抑制剂是二联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推荐,DPP-4抑制剂是老年患者单药和/或联合治疗的基础主选药物之一,三、给予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对于轻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西格列汀较达格列净更强效降低HbA1c,达标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西格列汀适用于所用阶段的肾功能不全患者。
2、北京燕化医院郝德军:分享《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与《中国老年2 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 年版)》相比,《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的核心是强调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个体化”管理,提出了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路径、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流行病学: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数居世界首位2019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数据显示,中国≥65 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 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 ,且呈现上升趋势。二、老年糖尿病的诊断:HbA 1c可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 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三、老年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加强对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管理。四、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根据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结果,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策略。五、血糖控制目标:根据健康综合评估标准制定血糖控制目标,以HbA 1c和点血糖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评估指标,必要时血糖波动指标(TIR )可作为血糖控制目标的补充指标。六、降糖药物及治疗路径: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关注肝肾功能、心脏功能等。指南推荐,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应选择安全、简便的降糖方案,并关注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并发症及伴发病等因素。七、胰岛素治疗:起始治疗首选基础胰岛素;双胰岛素也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一级推荐,老年T2DM 患者在生活方式和非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3、北京燕化医院曲桂静:分享《跨学科住院高血糖患者的管理》,研究显示,全院死亡患者中有 25.47%与2型糖尿病(T2DM)有关。而 37% 的医生不清楚高血糖的最佳治疗方案,63%的医生不知道哪种胰岛素效果好,医生因专业不同、临床实践机会不同,面对同样高血糖患者时处理方案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虽然临床医生对于高血糖危害性认识较高,但对于不同患者目标血糖值的把控并不十分清楚,导致跨科室住院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应一味严格控制,而应根据患者人群制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目前最前沿的血糖管理是血糖控制目标分层,可分为宽松控制、一般控制和严格控制三种层级。
各科室的血糖控制目标因病而异,宜采用分层的血糖目标管理,且给予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以实现安全、平稳地降糖。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需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能力,选择安全有效、符合成本效益的药物。
4、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魏淑凤,分享《DPP-4抑制剂在变革中不断更新获胜》,糖尿病有“万病之源”之称,尚无治愈手段,需终生服药。据IDF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亿人,从PDB样本医院数据看,其中以西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等口服降糖正快速增长。DPP-4抑制剂能够抑制GLP-1和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已将国内上市的所有DPP-4单方制剂纳入,虽然限定二线用药,我们认为该领域将在新医保驱动下高速增长。
<!--[if !supportLists]-->5、<!--[endif]-->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卫兰香:分享《常用口服降糖药降糖疗效评价》,降血糖药的机制主要基于2型糖尿病(T2DM)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即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可能存在胰高糖素分泌异常。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的药物[如磺脲类、格列奈类和二肽激肽酶-Ⅳ(DPP-4)抑制剂]以及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其他类降血糖药[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TZDs)、α糖苷酶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多的3种药物为二甲双胍、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可以防治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但是,对防治大血管病变是否有益目前尚未明确。
<!--[if !supportLists]-->6、<!--[endif]-->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玲:分享《抽丝剥茧-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碰到一个低血钾患者,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清楚病史。(1)有无钾摄入减少史。(2)有无经胃肠道及皮肤丢失史。(3)有无使用特殊性药物。(4)有无治疗贫血。(5)有无慢性肾脏疾病或恶性高血压、肝硬化腹水、心衰。(6)上述如果都没有,则需要进入下一步鉴别肾脏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肾脏丢钾,而这是重点,也是难点。2、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果正常,则进入下一步。3、检查血醛固酮的水平。4、检查血浆肾素活性。5、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尿常规。综上所述,对于低血钾患者,一般需完善的检查包括:尿常规、电解质(需包括血镁、血磷)、肾功能、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高血压三项(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浆皮质醇、自身免疫抗体、甲状旁腺功能、垂体CT(MR)、肾上腺B超(CT或MR)、肾动脉彩超,还有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if !supportLists]-->7、<!--[endif]-->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杜锦:分享《立足标准,解锁困境《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慢性肾脏病(CKD),且心肾疾病为T2DM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对T2DM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筛查和防治心肾疾病。对于T2DM 合并ASCVD 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心力衰竭(HF)或CKD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或不耐受,二甲双胍应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并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同时,不论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达标,T2DM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患者建议优先联合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T2DM合并HF患者建议优先联合SGLT2i;T2DM合并CKD患者建议优先联合SGLT2i,若不能使用SGLT2i,建议联合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此外,在T2DM合并ASCVD、HF或CKD的患者中,还需全面管理好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同时应特别注意防范低血糖。
<!--[if !supportLists]-->8、<!--[endif]-->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蔚:病例分享-腹痛伴剧烈恶心呕吐,2020AACE指南指出,对于HbA1c≥7.5%的新诊断T2DM患者,需起始联合治疗,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进一步提高活性GLP-1浓度,强效降糖,机制互补,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高。
本次会议的开展旨在通过专家讲学,将带来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技术、新理念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