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0-24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9000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7%,已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我国50岁以上人群80%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36%,专家提醒:40岁后应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人在衰老过程中,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下降。
45岁以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容易形成骨质疏松。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抗病毒感染药物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周身骨骼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典型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愈合慢,甚至导致卧床不起,危及生命。
骨科医生反应,诊疗过程中常常发现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这一常见疾病的认知还存在明显不足,甚至存在防治误区:
误区一: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有不少人第一印象就是“喝骨汤〞。2011年,我国原卫生部颁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就明确指出:喝骨头汤不能防止骨质疏松!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脂肪,经常食用还会引起肥胖、心血管等健康问题。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症=补钙
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专利”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缺少运动、饮食不均衡,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女性。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年轻时就开始。
误区四:治疗骨质疏松也无法逆转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上了年纪治疗没有效果。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要尽早接受正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只是腰酸腿痛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误区七:治骨质疏松自己吃药就行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患上骨质疏松要少运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运动刺激,运动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减少运动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