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世界卒中日 | 脑卒中起病急、病死率高,预防很重要!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0-29

2022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口号是“争分夺秒,挽回生命”。

 

卒,同“猝”,仓促急速的意思,从词意上就可以看出,卒中的发生非常迅速,突然间病人就被疾病击倒了。

 

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中国是全球卒中终生风险最高的国家!卒中给中国的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卒中到底是什么?

脑卒中的定义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

 

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15%。

 

大脑就像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当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严重缺氧,损伤就发生了。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就叫卒中。

 

 

一旦怀疑卒中,迅速就医十分重要

有时卒中症状可能难以察觉,但更多情况下,卒中症状严重,可导致残疾。但如果治疗及时,这些症状是可以逆转的。

 

所以,一旦怀疑发生卒中,迅速就医极为重要。牢记,FAST识别法:

F-Face(脸):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如果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

 

2、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特别是房颤、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口服避孕药、抗凝治疗、高尿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BMI≥28kg/m2)。

 

 

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从某种意义讲,初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需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

 

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