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为什么老人身体好好的,摔一跤没多久就走了?快把这个着陆姿势教给老人!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08

对于孩子来说,摔跤意味着大哭一场;对于年轻人来说,摔跤意味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对于老人来说,摔一跤却可能是与死神交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先生就是因为摔了一跤,最后仙逝。

 

一般来说,35 岁左右我们的肌肉开始流失,并且以每年 1%~2% 的速度下降,50 岁以后进入加速阶段,75 岁后,下降速度会达到顶峰。

 

饮食缺少优质蛋白、运动量减少、年龄带来的自然流失……各种原因都会造成老人肌肉减少,当少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肌少症」。

 

肌少症的老人外表看着比较瘦,很多人还以为是健康的表现,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但事实是——肌少症的老人,因为缺少足够的肌肉支撑,往往是反复跌倒的高危人群。

 

 

摔一跤,引发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摔倒极易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

      

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也被称为“老年人的临终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30%,且致残率高,42%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35%不能独立行走。

 

髋部的骨头又叫股骨,分为股骨头、转子间和股骨颈,是人体最粗壮的骨头,主要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及提供下肢的活动度,我们平时跑跑跳跳全靠它。

  

中青年时,人的骨骼强壮坚硬,髋关节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作保护,这个地方不容易骨折,除非是遭受十分巨大的外部暴力。但是,人一旦上了年纪,骨头就不那么坚硬了,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很容易出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的这个部位一旦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尽量不做手术,最好保守治疗。但是,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并非如此。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不仅要面对众多要命的并发症,还要承担断骨可能无法愈合的风险。

                                    

随着手术方法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年龄已经不是骨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可以站起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风险。

                                    

 

摔后并发症

1.长期卧床,易得要命的肺炎            

在老年人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中,最要命的是肺炎。我们每一次呼吸时,肺部气体不能全部交换,有相当一部分会残留在肺里。我们走路、跑步时,随着耗氧量的增加和姿势的不断变化,肺部的残留气体就会排出来,分泌物也会往外排。如此一来,肺内气体不停更新,人也就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然而,长期卧床时,人的活动量大幅度下降,身体姿势相对固定,肺内残余的气体很难及时有效更新,痰液等组织分泌物也会排不出来,再加上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顽固、持续的肺部感染。

 

更严重的是,卧床的老年人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差。很多因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最后不是死于骨折,而是死于肺部感染。

                     

2.静脉血栓,分分钟要人命

卧床的老年人还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心脏相当于水泵,它把血液送达全身各处。当血液从动脉到达静脉时,心脏的推力十分有限。离心脏较远的腿部、足部的静脉血,想要循环,得靠步行、跑步等动作,通过肌肉的收缩,将血液挤压上去。

 

如果老年人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就失去了小腿肌肉的挤压,导致静脉血流减缓甚至停滞,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管“乱窜”,可能堵塞肺等重要器官,分分钟就会要人命。

           

3.褥疮、泌尿系统感染也很可怕                     

老年人长期卧床,背部皮肤受到挤压,容易缺血,褥疮会随之而来。长期卧床还会导致小便在泌尿系统潴留,引发尿路感染。无论是褥疮还是尿路感染,严重时都可能要命。

                                    

4.骨质会更加疏松

老年人卧床一周丢失的骨量,相当于平常一年的丢失量。当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不下床走路,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或者咳嗽几声,就会导致骨折。

 

 

注意这三个方面,预防老人家中跌倒

1.找出家中的隐患

跌倒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就是看似最安全的家里。全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在家中发生。

 

有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不便,对老年人来说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风险。家有老人的话,我们可能要对家庭环境进行一次大检查,找出隐患并修复。

 

(1)地板

①是否有小家具挡路?如果有,需要把家具挪动到不碍事的地方。

 

②走动过程中是否需要趟过电线?比如接线板、网线、电器插线等。如果有,尽量把电线用胶带固定到墙上,不要团在地板上。

 

③ 地板上是否有乱扔的毛巾、衣服、书籍、鞋子?有的话一定要捡起来。给老人安排一个较方便放衣物、书本等杂物的地方。如果老人有随手把东西扔地上的习惯,尽量每天帮他们规整,以免跌倒。

 

(2)台阶、门槛

①老人的居住环境是否有楼梯和台阶?如果有,不能在台阶和楼梯上放任何杂物。尤其是较长的柔软物体,比如围巾、浴巾、长地毯等。假如台阶、楼梯和别处地面花色区别不大,要在边沿贴上醒目的胶带作为提醒,夜间可以反光的胶带最好不过。

 

②楼梯处采光如何?楼梯上应该有良好的采光,并且在楼梯上、下各设置灯光开关。

 

③不同房间地板之间是否有高低差异?这些小「门槛」可能会绊倒老人,新装修的房子尽量在装修时尽量避免这些情况,避免不了的话,也可以用醒目的标识来提醒。

 

(3)厨房、卫浴

①老人使用厨房时,是否要经常弯腰、垫脚?老人使用的厨房,应该把常用的东西放到伸手可及的台面上,避免频繁垫脚和弯腰。台面上放不下的东西,可以放到抽屉或者下面的柜子中。尽量不要在需要垫脚甚至爬梯子的顶柜当中放东西。

 

②浴室是否有防滑措施?浴室门口应该放一张防滑的地垫,及时吸干鞋底的水分,避免把其他房间地板弄滑。淋浴处应放置防滑垫,避免老人在洗澡时跌倒。在马桶、浴缸、淋浴处应该加装扶手,便于老人起身时借力。

 

(4)卧室

①老人睡觉时开、关灯方便吗?老人居住的卧室,应该安装双控开关,睡觉时在床上直接可以关灯,不需起身。无法安装双控开关的,可以在床头放置台灯,避免老人夜间在黑暗中摸索行走。

 

②老人的房间有厕所吗?老年人夜间使用厕所较为频繁,居住的房间应离厕所尽可能近,而且要保证夜间可以方便的开灯。

 

2.营养要跟上

(1)要吃够蛋白质

有些老人觉得「只吃素不吃肉」是个养生秘诀,但适当吃点肉,对肌肉生长与维持非常重要。一位 140 斤的老人,每天要吃 70~84 克蛋白质。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二两瘦肉,二两鱼/虾,一块豆腐,再加上平时的主食和蔬菜,基本就够了。

 

蛋白质的补充需要在一日三餐中均匀进行,优质蛋白,也就是鱼肉蛋奶,最好占一半。每顿饭都吃点,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吸收效果。

 

(2)要补充钙和维生素 D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6) 建议:50 岁以上人群,每天钙摄入量为 1000 毫克。但钙也可以从奶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菜等食物中获得。如果担心吃不够,可以选择单片剂量小的钙剂,比如一片钙含量两三百毫克。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建议,60 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补充 800~1200IU 的维生素 D3。维生素 D 从食物中能够获得的有限,虽然也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得,但通常晒不够。可以选择对应的补剂。

 

3.肌肉也要练

对于老年人,器械锻炼的难度和要求太高,对肌肉的练习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每天跳个 40 分钟广场舞,或者快走完成后,刚好可以练习几个简单的增肌动作,每周来个 3 次以上,循序渐进。

 

下面是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建议的2个锻炼动作,不用器械,在家就能做增肌锻炼:

(1)简单俯卧撑——锻炼手臀,肩部,胸部

第一步:找一面空白的墙;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撑在墙面;维持身体与墙一臂距离。

第二步:曲臂;上半身缓慢匀速地靠近墙面;脚部不动;整个过程大概数四下;暂停一下;然后缓慢恢复到原位。

训练频次:重复这个动作十次;然后休息一下,再做十次。

注意:确保手不要离开墙面。

 

(2)蹲起——锻炼大腿,臀部的肌肉

第一步:找一把牢靠的椅子;双脚分开站立,比肩稍宽;手臂向前伸直,尽量与地面平行。

第二步:尽量把重心放在足跟;缓慢地弯曲膝盖;直到屁股碰到椅子;整个过程大概数四下。

第三步:暂停一下;缓慢站起来,恢复到原站姿。

训练频次:重复这个动作十次;然后休息一下,再做十次。

注意:膝盖不能超过你的脚趾尖,不然会导致膝盖损伤;如果觉得动作有困难,可以在椅子上垫个枕头。

 

 

严防这5个时刻,避免跌倒的发生

1.起床时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血压、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易令人产生头晕、眼花、胸闷等症状。

 

建议:睁眼后先在床上躺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等1分钟后,再将两脚放在地上,慢慢站起1分钟后再开步走,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的跌倒。

 

2.起夜时

起夜时的血压变化会造成脑供血不足,易造成短时间头晕,加之夜间光线昏暗,老人视力差,极易摔伤。

 

建议:床边装一个小夜灯,将房间过道的杂物清除,卫生间放个防滑垫和扶手;腿脚不好的老人千万别怕麻烦,起夜时尽量叫醒家人。

 

3.洗澡时

老年人身体弱、平衡力差,如果浴室狭小、地面湿滑、温度过高,很容易跌倒。

 

建议:洗澡不宜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要反锁;可带个防滑小板凳,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跌倒;浴室地面应采用防滑瓷砖,并铺放防滑垫,尽量安装扶手或固定物。

 

4.等车时

长时间站立、排队,老人易体力不支,加上公交车进站时突然快速移动,人群拥挤,极易跌倒。

 

建议:外出最好随身拿一根带板凳的折叠拐杖;等候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站着,可在原地多活动活动关节。

 

5.乘扶梯时

老年人肢体不够协调,乘扶梯时掌握不好节奏,很容易跌倒。

 

建议:尽量选择乘直梯,如果只能选扶梯,应保持双脚等肩、分开站立的姿势,抓紧扶手。

 

 

摔跤时,有个安全姿势

1.推荐:用手撑地

摔倒时用手撑地,损伤的往往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

 

优势:手臂骨折在护理上不需要卧床,康复训练容易做,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2.不推荐:臀部着地

如果跌倒时坐到地上,支撑点落在臀部,易导致股骨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髋关节骨折。

 

劣势:如果是一侧身体着地,支撑点在身体胯外部,那么容易伤及股骨,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关节挛缩、血栓等危及生命的多种并发症。

 

 

万一跌到,别着急马上扶起来

如果老人跌倒了,不要着急将老人扶起来!对意识清醒的老人,最好先确认下老人无骨折、出血等严重外伤时,再小心扶起老人休息。

 

如果没有明显身体不适,可以先休息下,然后慢爬到桌子或沙发等比较牢固的家具旁边,再尝试慢慢起身,起身后要先休息一会,确认没有骨折等严重外伤再活动。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对应措施:

①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②有骨折——不要随意搬动,骨折外露不要复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③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④有抽搐——移到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对于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老人,要在采取对应措施的同时呼叫 120 寻求帮助。

 

如果老年朋友独自摔倒,要保持镇定,感到疼痛或受伤时不要随意移动,可大声呼叫或者拍打地面、墙壁,以引人注意,寻求帮助。祝愿各位老年朋友,都能做一位健康快乐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