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世界肺炎日 | 为您送上一份实用的护肺清单,肺炎如何诊疗看这张表就够了!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12

每年的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肺炎是全世界儿童因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的当下,如何全面了解、正确预防肺炎呢?为您送上一份实用的“护肺”清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简单来说是指人体呼吸道感染后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一种影响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由称为肺泡的小气囊组成,人体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吸入的氧气供给全身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当健康的人呼吸时肺泡会充满空气;当患肺炎时,肺泡内充满了脓和其他液体,使呼吸时产生疼痛并限制吸氧量,从而引起发烧、咳嗽、多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

 

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复杂,包括细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寄生虫、真菌、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多种致病微生物,临床上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肺炎的常见类型:

1.细菌性肺炎最常见为链球菌肺炎,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感,儿童为肺炎链球菌主要易感人群。

2.一些感冒和流感的病毒会引起病毒性肺炎,婴幼儿,老年人,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等人群易感。

3.吸入性肺炎,通常是由食物,饮料,呕吐物或唾液吸入肺部所引起的,多见于老年人。

 

肺炎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有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停留在鼻腔或咽喉处,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被吸入则可感染肺部。细菌和病毒也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空气中产生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播。此外,肺炎还可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在分娩期间和紧接之后的阶段内。

 

 

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高热、寒战

肺炎与普通感冒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肺炎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并伴有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2.咳嗽、咳痰

咳嗽为肺炎常见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感染严重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症状。

 

3.呼吸困难

这是肺通气不足的表现,主要由肺部感染导致的肺实质病变所引起。

 

4.胸痛

肺炎引起的胸痛比较剧烈,如针刺样,可放射至肩背部。

 

 

哪些人容易发生肺炎?

1.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婴幼儿、6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住院或卧床在家的伤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病人、慢性疾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病者等)。

2.吸烟者。

3.糖尿病患者。

4.醉酒后发生呕吐、误吸者。

5.慢性肺部疾病者。

6.健康人在受寒、淋雨、疲劳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也容易引起肺炎。

  

 

肺炎的病原体有什么呢?

1.细菌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高热,可伴有寒战,脓痰、褐色痰或血痰,胸痛,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 升高,肺部实变体征或湿性啰音。

影像学表现: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2.支原体、衣原体

临床症状:年龄<60 岁,基础病少,持续咳嗽,无痰或痰涂片检查未发现细菌,肺部体征少,外周血白细胞 ≤10× 109/L。

影像学表现:上肺野和双肺病灶、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病情进展可呈实变。

 

3.病毒

临床症状:多数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肌痛,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降钙素原(PCT)<0.1 μg/L,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影像学表现: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

 

 

“护肺”清单!

1.饮食方面应该加强营养

不论是对需要预防疾病的人群,还是对已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补充营养都是重中之重。要保证饮食清淡少油腻,多食用蔬菜、水果,通过食用鸡蛋、瘦肉等及时补充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及酗酒均可导致肺炎症状的加重,酗酒还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适当锻炼身体,提倡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4. 做好居家卫生

家中定期消毒,常开窗,注意通风。少到人口密集和通风条件差的场合,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保持佩戴口罩的好习惯,遵守疫情防控安排。

 

5.易感人群及早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有两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7价结合疫苗)和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23价多糖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推荐用于体质较差的婴幼儿、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6.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症状,应佩戴口罩、采用步行或私家车前往医院就诊,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应注意减少接触其他物体表面;若发病前有外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尽可能详细回忆和回复医生有关问询,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做好保暖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开窗、出门的时候要注意平时要缓开窗、缓开门,感觉到寒冷时要及时添衣;在刚运动、洗澡结束后尽量不立刻开窗、开门,预防着凉感冒。

 

 

经验性治疗方案!

1.建议使用 CURB-65 评分作为判断肺炎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C:意识障碍

U:尿素氮>7mmol/L

R:呼吸≥30次/分

B: SBP<90mmHg or DBP≤60mmHg

65:年龄≥65岁

CURB-65评分:0-1、2、3-5。组1低危,死亡率0.7%-2.1%,建议去门诊就诊;组2中危,死亡率9.2%,建议住院或严格随访;组3 高危,死亡率14.5%-57%,应住院。

 

2.符合下列1 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收住ICU 治疗。

 

主要标准:

(1)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2)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

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30次/min。

(2)氧合指数≤250 mmHg(1 mmHg = 0.133 kPa)。

(3)多肺叶浸润。

(4)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5)血尿素氮≥7.14mmol/L。

(6)收缩压<90 mmHg 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治疗场所

用药方式

人群

抗感染药物选择

门诊

推荐口服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①氨基青霉素、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

②一代、二代头孢菌素。

③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④呼吸喹诺酮类。

⑤大环内酯类。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①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

②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口服)。

③呼吸喹诺酮类。

④青霉素类 / 酶抑制剂复合物、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普通住院

推荐静脉

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①青霉素G、氨基青霉素、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

②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

③ 上述药物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④ 呼吸喹诺酮类。

⑤ 大环内酯类。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

①青霉素类 /酶抑制剂复合物。

② 三代头孢菌素或其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

③ 上述药物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④ 呼吸喹诺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