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15
近期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国内报告的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员多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较之前明显增加。那么,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会突然增加?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它和确诊病例有什么区别?多久能转阴?需要治疗吗?……一起往下看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内容可知,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现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区域人群主动筛查等途径发现。
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有2种情况:
①患者处在潜伏期,尤其是潜伏期的中后期,查出来有核酸阳性、
②患者症状较轻,自愈了,在恢复期查出有抗体阳性或者有核酸阳性。
无症状只意味着感染者没有症状,并不是没有传染力,且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与确诊病例是一样的。
具体包括: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① 直接传播:感染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②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③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所以,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同样要进行密接者的排查、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以及相应的场所管控措施。
而且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还有以下特征:
1.传播隐匿性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很难被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传播,预防难度较大。
2.就诊不主动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感染者可能误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会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
3.难以被发现
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的。
1.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增强,其毒性相对减弱,临床症状也相对表现比较轻,这样会造成很多感染者感染之后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
2.与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有关。现在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高,接种疫苗之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即便感染,相对来讲可能有些症状表现不出来,疫苗接种还是非常有效的。
3.与早期发现有关。由于疾控队伍快速筛查、快速发现,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很快被发现、被检测到。流调工作越细致、早期“拦截”感染者的概率越高,疾病传播控制也更及时,无症状感染者是早期被“拦截”下来的人群。
4.与感染对象免疫力有关:年轻人群当中更容易出现无症状情况。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根据情况开展血常规、CT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
如果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则订正为确诊病例,按确诊病例治疗管理。当前感染者所要做的是充分休息,尽快恢复。
确诊病例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有临床症状,如发烧、咳嗽等;肺部有影像学改变。
无症状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没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没有发生改变。
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开展血常规、CT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会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以下几种情况,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① 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并已经开始出现症状。
②无症状感染者观察一段时间后,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
③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出现临床表现症状,但肺部CT检查有病变。
目前还无法确切知道无症状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大比例会成为确诊,但可以肯定的是,变异株不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有所不同。
目前看来,德尔塔变异株侵袭下呼吸道概率高,奥密克戎变异株侵袭上呼吸道概率高,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更轻。相比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相对较高。
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从当前临床治疗经验来看,转阴时间与轻型、普通型患者没有本质区别,一般为两周左右。不过不排除个别感染者6~7天即转阴。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具有隐匿性。因此,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放松警惕,要持续加强自我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分餐制、打喷嚏掩口鼻等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进出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好口罩;积极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主动配合完成社区开展的核酸检测筛查,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也不必恐慌,及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