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心梗救治日 | 突发心梗怎么办?认真看完这篇文章,既能自救又能救人!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20

最近,大江南北都开启了“冷冷冷模式”,低温带来的不仅有美丽的雪景,还有心脑血管病。人群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季节变化导致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增多,猝死的几率也大大提高。

 

 

什么是心肌梗死?

在我国,心肌梗死的致死率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每18到20秒就有一例心肌梗死事件发生,而每三个心肌梗死患者中都有一例因猝死离开人世,所以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非常高。

 

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心梗不少人不太熟悉,但说到猝死,很多人就不陌生了,心梗(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占到了80%比例。年轻人因为生活节奏问题,老年人因为血管问题,都容易心梗,都建议了解发生心梗后的自救基础常识。

 

有些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血管再通、支架植入治疗,心肌损害减到最低,出院后心功能维持较好,可以过上高质量的日常生活。

 

也有患者,心肌梗死当时,因为不及时或者错误的急救方式,导致发生室颤,当场猝死;或者心肌梗死之后,由于心肌的梗死面积大,患者心功能受损严重,反复心衰发作,最终死于心力衰竭。

 

所以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进入了“倒计时模式”,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时间赛跑”。救治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及时治疗。

 

 

为什么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2014年11月2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命时报社主办的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在北京启动。首届“心梗救治日”的主题设定为“120分钟,传好生命的接力棒”,呼吁全社会牢记“心梗救治要抓住黄金120分钟”。

 

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的意义是:

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才能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心梗防治战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何判断是否为心梗发作?

急性心梗是患者无法自行处理,而且死亡率很高的危重病,尽早就诊是最好的方法,宁可「虚惊一场」搞错了,也不要「粗心大意」漏过了。

 

希望当身体出现异常时,每个人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并做出合适的反应,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心梗发生时身体会有这些反应:

 

1. 常有发作诱因

多在大量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太饱、忽然受凉后出现。

 

2. 典型症状:胸闷、胸痛

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的闷痛感,有些人可能仅有胸闷或者胸痛,呼吸困难;还会觉得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濒死感。

 

3. 身体其他部分也会疼

除了我们常说的胸口或心口会疼以外(范围大概巴掌大小),有些人整个胸部、肩膀、左臂、脖颈甚至牙齿附近等也会有不舒服。

 

4. 发作时间:一般持续 30 分钟以上

典型心梗一般持续 30 分钟以上,但只要发作超过 15 分钟,就有必要重视。有的患者每次只发作几分钟,但发作很频繁,同样建议积极处理。

 

5. 高危人群

多发于中老年人,一般 40 岁以上的男性和 50 岁以上的女性多见一些。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心梗如何自救?

急性心梗是患者无法自行处理,而且死亡率很高的危重病,一旦发生,患者或家属应该第一时间拨打 120。但在救护人员到来之前,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1. 及时呼救并拨打 120

心梗去医院处理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①如果有心梗可能(比如持续 15 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吃药也不能缓解),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纠结,时间就是生命。

②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记得把门打开,方便急救人员施救;联系完急救人员后立即通知关键亲属。

③如果是一个人,建议把关键家属的联系方式写下来,交给急救人员。

 

2. 控制情绪,减少活动

情绪激动和活动会造成心脏耗氧量增加,增加风险。建议尽量立即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主动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适当做缓慢的深呼吸(深呼吸速度不要过快,一般 5 秒一次为宜)。

 

3.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吸氧

如果有条件,吸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4. 不要乱服药物

①硝酸甘油。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有条件测量血压,在明确血压不低后再使用;如果没条件测量,自我感觉头晕、大汗淋漓等,一定不要盲目服用。

②阿司匹林。如果不是心梗发作,而是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可能给后续处理带来麻烦;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反而有脑出血的风险。

③要不要吃药,还是交给医生来决定比较好。

 

 

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挽救其生命的关键步骤。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平卧,安抚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具备AED者,可尽快根据情况行AED电除颤。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

 

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到医院后因人手不足延误治疗时间。

 

 

心梗发生后9不要1要!

1.出现胸痛,不要不以为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患者常有濒死的感觉。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心肌细胞坏死。

 

2.不要深呼吸和用力咳嗽

深呼吸和使劲用力咳嗽并不会打通血管,更不会因为咳嗽了,心脏就不会室颤,不会骤停。相反,当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心脏处在极度疲劳状态,需要绝对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深呼吸、用力咳嗽,只会增加体力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3.不要用力拍打胸腔

心肌梗死发生的时候,心脏随时可能罢工,随时会停跳,这时候心脏要绝对休息!任何动作,都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死亡。用力拍打胸腔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用力拍打胸腔或其他部位,不但不会自救,而且会造成致命危险。

 

4.不要进行十指放血

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血栓堵塞,通过十指放血是无法融化血栓、开通血管,十指放血会耽误就医的时间!

 

5.不要未检查就吃阿司匹林

在120给患者做心电图之前,谁也无法准确判断胸痛是不是心肌梗死。因为胸痛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疾病。如果是主动脉夹层导致胸痛,这时候吃了阿司匹林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只有等医生做完心电图,确诊心肌梗死后,才能吃阿司匹林,避免错误用药。

 

6.不要找身份证、医保卡和钱

心梗就是在跟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去找钱、身份证,会耽误时间。医院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可以先抢救,先治疗,再办手续,再缴费。

 

7.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

心梗发生后,患者自己开车容易发生车祸。而且,120救护车上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因此,胸痛发生后,一定要优先呼叫120,乘坐救护车送院。

 

8.不要执意去大医院,距离优先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救治是关键!心梗及时抢救的意义远大于医术或设备,必须以最快速度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此时切莫挑三拣四、舍近求远。

 

9.不要“傻傻”在门诊等半天

心梗等不起,务必看急诊!一般医院,急诊科有急性胸痛的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尤其是设立了胸痛中心的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心梗属于急诊,不要以常规疾病去排队挂号!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

 

10.要快速同意放支架

心脏支架手术已经很成熟了,千万不要抵触往心脏放支架。心肌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恢复持续的血液供应。所以,一旦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建议你静脉溶栓或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时,一定要举双手赞成,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

 

 

预防心梗,从这些小事做起!

做到以下6点,有效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监测血压、血糖、心率

不能忘记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率。过高的心率、过高的血糖、过快的心率都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

 

2.规律吃药

任何停药或换药,都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风险。不管是控制三高的药物,还是心血管相关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和他汀,都应该规律服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病情稳定就不用吃药了。

 

3.不要熬夜

长期地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年心血管猝死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4.吃得健康

不健康的饮食不利于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会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少食多餐,早餐要有营养,吃饭7分饱足够了。

 

5.适当活动

久坐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更高,体重更胖;加之血液循环也会减慢,更容易发生心绞痛或者诱发血栓。上班累了出去走走,活动活动,哪怕伸个懒腰也行。

 

6.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愤怒可以使我们的心脏病风险在2小时内上升7.5倍;焦虑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9.5倍。所以自己得想办法调整心态,找点事情做,不能总闲着:做饭、拖地、下棋、听听歌曲、看看相声小品、写毛笔字、录点小视频等等,都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