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24
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生命之本。无论是骨骼形成、心脏跳动,还是人体生长发育,生命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钙。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觉得,年轻就不需要补钙。但其实,人的骨密度在 25 岁左右就达到了顶点,在 30 多岁就开始缓慢下降。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钙营养,也懒得运动,骨质基础就比较差,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大很多。
中国人向来是爱补钙的,凡是听说能补钙的方法都愿意试试。但中国人又是缺钙的,根据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96.6%的国人钙摄入量不足。为什么我们会越补越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吃盐多
吃太多盐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造成骨质疏松。中国膳食指南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盐不应超过6克(差不多一个啤酒瓶盖那么多),而婴幼儿和儿童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人吃得应该更少(控制在4克以内)。
2.靠喝骨汤补钙
很多人都觉得骨头里钙最多,自然骨头汤也是最补钙的。骨头中的确含有不少钙质,但多是以不溶于水的“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人体难以吸收。就算你熬得再久,骨汤中所含的钙质也达不到牛奶中的1/10。
而且,骨头汤中钙虽然不多,但脂肪可不少。靠喝骨汤补钙,钙没补多少,倒是喝成了胖子。
3.久坐不动
如果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和利用就会减少。为了更好地促进骨骼对钙的利用,我们需要通过运动对骨骼进行刺激。因此,要保证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饮食是获取钙最好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做到均衡地膳食,我们每天所需要的所有能量和营养素,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和满足,不需要其他途径。
1.奶类和奶制品
如牛奶、酸奶、奶酪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需要摄入300克的液态奶,建议咱们每天可以选择一杯牛奶(220毫升)加一杯酸奶(100克),一天液态奶的摄入量就可以轻松达到 300克以上了。
2. 绿叶蔬菜
推荐每天吃够500克蔬菜。
注意:草酸会跟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即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在吃菠菜等草酸钙含量高的蔬菜时,要先焯水破坏草酸。
3. 豆制品
如豆腐皮、豆腐干、豆腐等大豆制品。一般大豆制品每天食用量在100克—150克即可,因为大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可能出现腹胀、反酸等不适。
注意:补钙应当以食物为基础,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均衡膳食,饮食中钙的供应确实无法满足身体需要,或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那么可以额外适当地选择补钙剂。
湖南省湘潭市71岁的陈先生,为了预防骨质疏松,近一年多来早晚坚持吃钙片的,可不久前,陈先生却因吃多了钙片,导致肾结石住进了医院。
钙摄入过量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如何补钙才正确?其实,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日钙的摄入量因人群而不同:
①成年人:建议摄入800mg/天
②儿童:1000mg/天~1200mg/天
③孕期、哺乳期女性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1000mg/天
④建议:3岁以上人群,补钙不应超过2000mg/天
1.婴儿如何补钙?
婴儿是养生人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一般而言,不足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每日则需要400毫克。
配方奶粉能满足一个正常婴儿的钙需求量,吃母乳的孩子也不需要补钙,可以适当补充鱼肝油,其中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D可以帮助婴儿吸收钙,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儿童如何补钙?
3~10岁的儿童每日需要钙600~800毫克。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每天通过摄入250~500克奶类、户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平时多吃其他钙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虾皮、鸡蛋、芝麻、海产品及豆类)等获取钙。
幼儿可以在9~10点到户外晒晒太阳,可由每天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尽量暴露皮肤,不直射眼睛即可。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免加速骨钙的流失。儿童肠胃功能较弱,如果需要补钙,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补剂,并且服用钙剂时不要饮用碳酸饮料。
3.青少年如何补钙?
青少年处在成长的最关键年龄段,一个18岁左右的青少年每天需要钙800~1000毫克。由于长得太快,青少年很容易缺钙,表现为生长疼、腿软、抽筋、牙齿发育不良,容易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甚至还有偏食、厌食、易过敏、易感冒等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食补,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贝类、虾皮、奶类和豆类食品。成年后,人体钙质吸收变少、排泄增加,因此青年时期赶早补钙,增加钙的储蓄,提高骨量峰值,是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4.孕妇如何补钙?
准妈妈几乎都缺钙,是必须补钙的一类养生人群。因为胎儿骨骼形成所需要的钙全都要来源于母体。一般来说,怀孕时对钙的需求量会增加20%,孕妇因钙流失而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是30%~40%。因此,当孕妇出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头晕、水肿等问题,就应当心缺钙了。
孕妇每天需摄入1000~1500毫克的钙,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每天最好摄入1500毫克的钙。孕妇应有选择地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雪里红、海带、紫菜、山楂、豆类、奶类、虾皮及芝麻酱等,并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等。
但是,由于多数孕妇都有早期孕吐、食欲下降、挑食等现象,单纯食补无法满足钙需求,此时可以根据个体需要,再合理的补充钙之缘片,钙质中含维生素D,能促进钙元素的吸收。
5.老人如何补钙?
绝经妇女和老年人也是需要补钙的养生人群。很多老人喜欢喝骨头汤补钙,其实效果有限。
一般来说,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只有牛奶的几十分之一。平均每100克牛奶中含有104毫克钙质,奶酪中钙含量可达鲜牛奶的7~8倍。大豆含钙量也很高,每500克豆浆约含钙120毫克,每150克豆腐含钙高达500毫克。
此外,还可以通过吃海带、虾皮及小白菜等蔬菜来补钙。年纪大了还应多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补钙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因为:
①大量补钙容易导致结石。
②过度补钙确实会给心血管带来害处。人到中年之后血管可能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小的损伤,就会引发炎症,这时如果过度补钙,有损伤的组织部位很容易和钙离子相结合,引发不必要的钙化或者加大损伤面积。
③钙离子在体内过多的话,会影响药物吸收。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补钙呢?
1. 最佳补钙时间—临睡前
一天中骨骼对钙的吸收力度最大的时间是在夜间。睡前补钙,血液中钙的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因此在临睡前补充钙,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增加血液中钙的浓度。而如果是白天补钙,最佳时间则是餐后1小时,因为胃酸分泌有利于钙的分解和吸收。
2. 最健康的“补钙剂”—运动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以选择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等,但是不推荐高强度、爆发力的运动,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已患有骨质疏松的人来说,更应严格禁止。
3. 不要钱的补钙方法—晒太阳
晒太阳与补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如果是穿着短衣短裤的情况下,差不多晒30分钟到120分钟就可以,如果在沙滩上整个后背都露着,晒20分钟到30分钟就可以。
注意:隔着玻璃晒太阳对皮肤合成维生素D完全没有作用。
固体钙和液体钙吸收率的差别并不大,在选择补钙剂时,除了要看钙的含量,还要看吸收率,补钙剂的主要种类有无机钙(碳酸钙)、乳钙、螯合钙、有机钙(柠檬酸钙)。
1.无机钙(碳酸钙)
含钙量40%,吸收率较低,容易刺激肠胃,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便秘比较严重的人,不建议服用。
2.乳钙
含钙量13%,吸收率较好,易溶解,胃肠负担小,价格较高。
3.螯合钙
含钙量16%,吸收率较好,含微量元素,不会引起便秘和嗳气,价格较高。
4.有机钙(柠檬酸钙)
含钙量21%,吸收率较好,对消化系统影响小,适合大多数人。
注意:不论是老人和小孩,还是正在服药期间的慢性患者,判断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补钙,首先应该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并做相应检测,然后根据具体结果进行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