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出的慢?带你揭秘核酸检测全过程!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1-25

经常有不少小伙伴在问:“我的核酸报告怎么还没出来?”。很多人以为核酸检测,就像血常规一样“取标本->放仪器上检测->很快出结果”。

 

其实,核酸检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以下是全流程揭秘 :

 

 

1.到指定的地方采样

第一步大家都懂的,就是常说的“捅嗓子眼儿”,张开嘴巴,由专业采样人员在特定采样点来完成。

 

 

2.把标本统一送到特定实验室检测

一般采样点和检测点不在一起,不可能采一个送一个。那么肯定会有人问:不能在采样点进行检测吗?

 

当然不可以!核酸检测是极其灵敏且精密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有特殊的环境要求,这就是建立专门的方舱实验室才能进行核酸检测的原因。

 

 

3.签收标本后一个个拆开录入系统

在严密包装下,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并要实验室签收,录入信息系统。

 

标本来到实验室,需要检测人员一个个拆开双层密封生物安全袋外包装,每拆一个都要喷一次酒精消毒,还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随着“滴”一声,标本的信息就会录入系统,对接健康码。这期间,全手工,不比取样快多少。特别是标本虽然海量,但要保证0错误,不能张冠李戴。要是信息录到最后,发现少了或者对不上数,要再找一遍。

 

 

4.提取核酸

标本到了实验室,不能直接检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将标本里面的核酸提取出来进行扩增。

 

如果把标本提取出来的核酸当做一块土地,把新冠病毒比喻成花生,那怎么知道土地里有没有花生呢?整点肥料和水,让花生一个变俩,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就很容易知道了。

 

同理,微量标本不容易检测,所以要让它扩增,才方便检测。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得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

 

医护人员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连续拧开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上千个盖子......

 

 

5.在完全0污染环境中配制试剂

多少份标本就配多少份试剂、多少份EP试管,而且全手工分装,还要做好保护,不能受到污染。万一掉点“花生种子”下去,你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6.加样要快、准、稳还得0失误

提取完的核酸很容易被污染,很容易降解,所以操作更要绝对谨慎谨慎又谨慎!毕竟一板可有几十份标本呢!

 

提取好的核酸只需加入5ul进入试剂体系进行扩增。一滴水的十分之一,用极小的枪头也只能看到头上那一点点,而且还要求操作过程:快!稳!准!

 

 

7.上机检测

这个过程需要1-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这也是为什么核酸检测不能做到随到随测的原因之一。

 

在进行每一次检测时,还需要加入相应的各种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生理盐水对照用以监测此次实验全过程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及准确。

 

毕竟实验过程太多步骤,存在太多潜在的干扰因素了,所以就需要每批次都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来确保检测质量。

 

结果出来后,还需要查看结果,核对标本信息,结果发放,数据传输(就是发绿码)。

 

检测人员最怕扩增失败!尽管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也很难保证每一次结果都那么的完美。

 

仪器运行时,新的一批标本又来了,又要开始录信息、提核酸、加样……检测人员根本停不下来!这中间还要穿插着很多准备工作:插枪头、耗材准备、仪器设备保养、环境监测、清理海量垃圾…...

 

 

8.别担心,为了你的绿码所有人都在“拼命”

尽管流程繁琐,影响因素众多,但请大家放心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并且都是持证上岗的。

 

无论是奔赴一线的采样人员、流调人员,还是默默在背后执行检测的检验人员;无论是各个地区的志愿者,还是各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警务人员,还是每一位积极配合响应政府号召的普通民众......每个人都在努力,疫情终会过去,让我们共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