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07
基于近年来最新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对其发布的2022版小儿泌尿外科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选取2022版EAU指南中涉及小儿上尿路扩张疾病,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与输尿管膀胱连接处(ureterovesical junction,UVJ)梗阻,与后尿道瓣膜疾病治疗的更新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介绍和解读。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后尿道瓣膜;肾积水
常规围产期超声检查可提高UPJ或UVJ梗阻所致肾积水的检出率。出生后必须进行细致和重复的评估,以试图识别有肾脏进一步恶化风险并需要手术重建的梗阻性病例。目前的手术方式已逐步实现规范标准化,临床预后效果良好。
后尿道瓣膜是新生儿期发现的少数危及生命的先天性尿路异常之一,近三分之一的病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双侧输尿管肾积水和膀胱增大是新生儿PUV的可疑征象。VCUG是PUV诊断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可用于肾功能的评估。发现获益人群是产前治疗的关键。
产后治疗包括膀胱引流,经尿道或耻骨上引流,如果患儿病情允许,需在内镜下切开瓣膜。如果膀胱引流不足以引流上尿路尿液,应考虑行肾造瘘引流。
因为合并膀胱功能障碍,必须对PUV患者施行终身随访。10%~47%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这些患者可进行肾移植。
1 UPJ与UVJ梗阻
1.1 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1.2 诊断评价
1.2.1 产前超声
1.2.2 产后超声
1.2.3 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
1.2.4 利尿性肾图
1.3 治疗
1.3.1 产前管理
1.3.2 UPJ梗阻
1.3.3 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
1.3.3.1 非手术治疗
1.3.3.2 手术治疗
1.3.4 结论
1.3.5 UPJ和UVJ梗阻的指南证据概要和推荐
1.4 解读
2 后尿道瓣膜
2.1 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2.2 分类
2.3 诊断
2.4 管理
2.4.1 产前治疗
2.4.2 产后治疗
2.5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