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09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出台,社会面越来越松,各地陆续发布信息不再查核酸,不再查健康码,行程码。但是医院还非得查验核酸,为什么呢?
因为医院但凡有一个阳性患者,整个病区,甚至半层楼的患者都有可能被传染。虽然奥密克戎对健康人群来说,像是一场“大型感冒”,但医院里患者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有基础疾病。
这个冬天,将是医院困难期,建议非必要不去医院!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也请严格遵守医院各项管理规定,配合核酸查验,服从病区管理,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大爆发!疫情并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
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原始毒株相比,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更温和。
临床观察发现,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导致肺炎等危重症的比例以及住院率和病死率,比流感还低。根据临床观察,疫情初期的原始毒株影响肺部,“白肺、呼吸衰竭患者多,而且很多患者有基础疾病,因此插管的多、上呼吸机的多”。
“从近期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上看,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更强,但症状以上呼吸道为主,没有高热,而是表现为中低热、嗓子不舒服、咳嗽等。而且,百分之八九十是无症状感染者,加上轻型,占90%以上。普通型不多,危重型更少。”童朝晖说,目前在新冠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绝大部分不是因新冠接受治疗,而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病。“治疗方式主要是吃抗病毒药,重点还是关注其基础病。”
当个人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什么情况可以选择自己居家观察,出现怎样症状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患者居家观察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有独立房间居住,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大部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
他表示,居家观察强调观察和治疗,一方面要定期测体温、观察自己的各种症状,同时,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各种症状可以对症服药。
如果出现下面五种情况,建议跟社区医生联系,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联系120到医院进行诊治:
1.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
2.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摄氏度,时间超过3天以上,就应该到医院。
3.原有基础病明显加重,比如高血压用药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药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其他急危重症的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4.儿童出现一些嗜睡、拒食、腹泻、呕吐等等情况,治疗以后不缓解,时间超过两天以上也要到医院救治。
5.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出现胎动异常等等情况,也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1.发病第一天
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2.发病第二天
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3.发病第三天
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4.发病第四天
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5.发病第五天
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6.发病第六天
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7.发病第七天
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李侗曾表示,普通中青年的发病过程适用于以上情况,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热程更为复杂。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后,如有明显憋气症状,需用肺部CT影像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中明确,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那么,哪些感染者符合居家康复条件?居家期间该如何用药又是否能外出活动呢?
8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下称“指南”),对居家新冠感染者的适用对象、家居环境要求、管理要求、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和保障要求进行明确。
指南称,符合居家治疗的新冠感染者有两类:
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2.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居家治疗人员需要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其中,对于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治疗特殊人员,指南明确,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
抗原自测是居家隔离期间的关键一环。指南称,居家治疗人员需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中亦有抗原自测要求: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为满足居家治疗人员的抗原自测需求,指南提出,居家治疗人员可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购买抗原检测试剂,也可通过所在的社区(村)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购买抗原检测试剂。
“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居家治疗人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获得抗原检测试剂的便利。”指南称。
除了定期上报抗原自测结果外,根据指南,在居家治疗期间,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再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居家治疗人员还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如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指南称。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指南提出,居家治疗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该指南共列举了7类24种可参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
1.发热,对症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金花清感颗粒、 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2.咽干咽痛,对症药物包括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
3.咳嗽咳痰,对症药物包括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基酸等。
4.干咳无痰,对症药物包括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
5.流鼻涕,对症药物包括,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6.鼻塞,对症药物包括,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7.恶心/呕吐,对症药物包括,桂利嗪、藿香正气水/胶囊等。
但是,“囤”不可取,“备”是必要的。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和轻型,没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
常备一些药品是必要的,备上几天够用的就行。药物都有保质期,存储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保管不当容易变质,过多药物长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费。
指南提出,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
对于无症状者,则无需药物治疗。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为满足居家人员的转诊治疗需求,指南明确,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