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天冷取暖,谨防低温烫伤,这七个御寒误区您一定要知道!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13

进入冬天后,大家“花式取暖”:从秋裤、暖宝宝、热水袋,到空调、暖气、电热毯。但是这些取暖办法,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也称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41℃至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但严重者却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若处理不当,则会发生溃烂,导致创面长时间无法愈合。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市面上常见的取暖设备,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

 

由于其隐匿性,感觉迟钝或睡得沉的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引起重视。

 

1.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烫伤。

 

2.女性: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现象比男性常见,会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

 

3.糖尿病、脉管炎等患者以及老年人。

 

4.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或脑出血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脊髓病变感觉功能减退患者。

 

5.麻醉术后患者、醉酒、过度熟睡的人。因意识不清,易发生低温烫伤。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首先,要控制好温度,因为温度越高造成烫伤所需的时间越短,比如:

 

1.直接调低取暖物品的温度(如电热毯调成低热档等)。

2.取暖物品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如热水袋裹一层毛巾等)。

 

其次,要控制好时间,避免长时间地接触同一部位,更不可在熟睡时使用接触类取暖物品。

 

 

烫伤急救,牢记五字真诀!

烫伤分为高温烫伤和低温烫伤,若不慎被烫伤,请大家一定记住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1.冲:冷水冲洗伤口至少15-30分钟。

 

2.脱:在冲洗过程中,尽可能将烫伤处的衣物脱除,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保护伤处皮肤,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3.泡:再次将烫伤部位浸泡到凉水中。

 

4.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5.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因为低温烫伤会伤及肌肤的深部,治疗的时间也应延长,直径大于2cm的创面,局部换药的时间会比较长,愈合后瘢痕明显,必要时须手术把坏死组织切除,建议到专科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特别提醒:记住,凉水就好,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更不要私自涂抹任何东西(老鼠油、酱油、牙膏、红药水、紫药水、烫伤膏等物品),易造成伤处污染,不利于后续的清创!

 

 

如何正确使用“取暖神器”?

1.使用电暖宝

如果用电暖宝暖被窝,入睡前最好取出;不要水流到电源插口内,预防电路短路;不要边充电,边取暖,以防触电。

 

2.使用电热毯

睡前一两小时打开电热毯,睡觉时关闭电源,不要整晚开着电热毯睡觉;注意电热毯的使用期限,建议5年换一次。

 

3.使用暖宝宝

暖宝宝小巧便携,可自发热,严禁直接贴在皮肤上,以免烫伤;使用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如发现红斑或其他不适,立即停止使用。

 

4.使用电暖器

电暖器离身体一米,经常更换电暖器位置,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单一部位照射导致低温烫伤;电暖器上不要覆盖物品,远离易燃物品,以免发生火灾。

 

“神器”们虽能带来温暖舒适,但一旦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烫伤,严重可引起火灾,千万不能大意。

 

 

七大冬季御寒误区

1.喝酒能御寒?错,酒后会更冷!

不少人冬天喜欢喝酒御寒,但喝酒时产生的温暖感觉并非酒产生了热量。相反,体内的热量被快速带到身体表面后,更快地通过皮肤表面散发出去,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当体内热量产生速度不及散失的速度后,人就会感觉冷起来。单纯通过喝酒御寒不靠谱。

 

2.吃火锅保暖?并非人人合适!

不少人喜欢在冬天的时候吃火锅御寒。不过,阳盛、体质强壮的人,容易上火,其实并不适宜吃火锅。而那些四肢怕冷、畏寒的阳虚者比较适宜吃火锅。相反,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

 

3.吃炸鸡、喝奶茶能暖身?别信了,没太大帮助!

还有一些人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来御寒,比如油炸食品、奶茶等,不过这些食物热量虽高,却不能暖身,对于防寒保暖并无太多帮助。

 

4.外出回家后立即用取暖设备?可能造成皮肤损伤!

冬季手脚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如果立即用火炉等取暖设备取暖,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所以外出归来,如果想给冰凉的手脚取暖,最好先轻轻揉搓,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再移到取暖器旁。

 

5.一个取暖贴贴一天?小心低温烫伤!

冬季大家常用的取暖贴,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个位置。这样做会有低温烫伤的危险。皮肤会慢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发生“溃烂”。另外,皮肤热敏感度低的人群,如老人、糖尿病患者等不宜使用,儿童、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也都最好不要使用。

 

6.电热毯通宵开?皮肤会干燥瘙痒!

如果长时间开着电热毯加温,会使皮肤水分的蒸发增加,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发生瘙痒甚至过敏等皮肤问题。通宵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同样也有低温烫伤的危险。

 

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不要整晚通电,睡前通电加热使被窝暖和后,最好关掉电源;过敏体质者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纯棉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并涂抹保湿润肤霜。此外,老人小孩慎用电热毯。

 

7.睡觉蒙头可避寒?可能造成头昏脑涨!

夜晚温度低时,有人喜欢用被子蒙着头睡。但是这样会把被子里浑浊的空气吸入体内,不仅达不到休息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头昏脑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