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15
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必查项目,拿到尿常规报告单时,看到有数字、有 “+”号,大多数人往往是一头雾水!
都说尿是肾脏的产物,肾脏异常,排尿先知,通过观察尿液,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发现疾病。下面这些尿液的“健康信号”你都了解吗?
1.次数:4~8次
健康成年人每天的排尿次数大概为一天4~8次,如果超过8次,且不是饮水原因造成的,就叫做尿频。多数尿频和肾无关,一般来说,若尿频且伴有尿量减少,可能是膀胱或尿道出了问题;若尿频且尿量正常,多是内科代谢性疾病。
2.尿量:每天1500毫升
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但由于每个人的饮水量不同,只要每天的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
3.颜色:淡黄、透亮
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的,如有喝水少、出汗多的情况,还可能出现类似啤酒的黄色。
4.状态:泡沫少、无沉淀
如果尿液中泡沫多,且久久不消散,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个尿常规检查,如果出现蛋白尿,可能是肾脏病造成的。
5.味道:淡淡的氨味
新鲜的尿液往往只有淡淡的异味,如果是非常刺鼻的氨味或臭鸡蛋味,则说明憋尿时间太久了,或是有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如果是烂苹果味,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6.起夜:最好1次
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如果睡前没有大量喝水且没有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夜尿次数≥2次,则可能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出现了异常或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排尿的哪些异常,需要我们重视呢?
1.尿液有泡沫
尿液形成泡沫主要与液体张力有关,比如排尿过急、位置过高等,但也可能是病理情况引起,如肾脏疾病,就会表现出表面有白色泡沫,且一般难以消散。
2.尿多、尿频
正常人一般排尿次数,一天约在7次左右。若在同等饮水量的情况下,排尿次数明显变化,且同时伴有多食、体重减轻等,就要警惕是否糖尿病的可能。
3.排尿不顺畅
在排尿时,发现有尿分叉、尿不尽的情况,属于排尿不畅,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若在饮水足够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正常排尿,则要警惕是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所致。
4.尿液颜色变化
健康尿液一般呈淡黄色,若是出现以下几种异样,要警惕疾病的可能:
①绿色尿液,则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②白色尿液,同时伴有腰痛、发热,则可能与尿道炎症有关。
③酱油色尿液,则与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关。
④血色尿液,无痛但持续一段时间,则需警惕是否膀胱癌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包括三个部分:
1.物理检查
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
2.化学检查
包括尿糖、尿胆红素、尿胆原、酮体、蛋白质。
3.显微镜检查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
做尿常规前要注意什么?
1.注意外阴和尿道口的清洁。
2.最好留取中间段的尿。
3.避免尿液和杯子被其他东西污染。
4.留取小便之前尽量避免运动。
5.女性避开经期。
尿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
尿常规报告单的项目有很多,没必要把每个项目都搞清楚,重点了解下面5个就可以啦。
1.颜色
健康人的尿液肉眼看多呈淡黄色或者橘黄色。疾病状态下,尿液颜色会出现变化,最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为红色,其中以血尿最为常见。1ml血液溶入1000ml尿液中即可呈现出肉眼血尿,外观呈现洗肉水的样子。
引起肉眼血尿的常见疾病:泌尿道炎症、泌尿道结石、泌尿道肿瘤等。出现肉眼血尿时建议及时就诊。
2.尿糖
尿糖主要指尿液中的葡萄糖,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检是查不出来的。当您发现尿糖结果呈阳性时,您需要警惕是否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伴有嘴巴干、饮水多、小便多,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完善血糖检查。
3.尿蛋白
生理状态下,肾脏能够阻止大分子蛋白排出体外,也能够重新吸收小分子蛋白。所以,健康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蛋白质极少,常规尿检是检测不到的。
如果尿蛋白显示为阳性,说明您的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您引起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4.尿红细胞
我们把每高倍镜下红细胞个数超过3个,外观无血色的尿液称为“镜下血尿”当您看到尿隐血阳性及尿红细胞数量增多时,不要过于紧张,因为可能存在尿液标本留取不当、检验误差等情况,可以复查尿常规再次判断。若结果仍为阳性,您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5.尿白细胞
尿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若尿常规提示每高倍镜下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您可能存在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合并有发热、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尿液检测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以及协助其他系统疾病诊断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过,尿液检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发现尿检结果异常时可复查尿常规,根据复查结果再做分析,必要时请寻求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的帮助。
体检时相对常见的是查血尿酸,需要抽取静脉血。如果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则建议血尿酸和尿尿酸两种都查一查。
原因如下:
1.查血尿酸可以确定尿酸升高的程度、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或评估降尿酸治疗的疗效;
2.查尿尿酸可以了解是「尿酸排泄减少」还是「尿酸生成增多」,有助于明确具体病情类型,辅助指导用药。
做血尿酸检测时,需要注意:
1. 空腹 8 小时以上再抽血。一般是早晨抽血检查,检查前一晚 12 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但可少量喝水(大约 50~100 mL 为宜)。
2. 检测前建议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和部分可能影响尿酸排泄的饮品,这样检测结果更有意义,可以排除外源性干扰。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肝、肾、心、脑、小肠等)、海鲜、肉汁或肉汤等。相关饮品主要包括果汁、玉米汁、饮料、酒类。
3. 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导致尿酸升高。
做尿尿酸检测时,需要注意:
1. 检查期间应该接受标准膳食:忌酒、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例如利尿剂、他克莫司、乙胺丁醇、左旋多巴、苯溴马隆等)、避免高嘌呤饮食。
2. 留尿前一天及留尿当天避免剧烈活动、大量出汗等。留尿期间不要喝咖啡、茶、可可饮料,也不要吃维生素 C 及小苏打。
3. 如有腹泻、呕吐、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应改期检查。
不少人反馈,自己水喝多了,总是想往厕所跑,这是肾功能弱的表现吗?其实引起尿意的现象主要受到三个因素影响:
1.生理性原因
有些人天生膀胱小,或是身体缺水,就会导致出现频繁上厕所的现象。
2.个体差异
如女性生产、衰老等导致约括肌无法支撑膀胱,也会有明显排尿感。
3.天气
当天气寒冷,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减少,尿液也会增多;而天气闷热,容易出汗,那么尿液也会相对减少。
所以,喝完水想上厕所,并不说明肾脏不好。
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憋尿的经历。偶尔憋尿,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长期如此,则会憋出各种问题。
比如:
1.引起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引起尿失禁。
2.黏膜变薄,容易造成感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3.尿液中存有钙和盐,当存储在机体时,也会造成尿结石风险增高。
因此保护肾脏,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1.每天定时定量饮水
喝水不足,尿液减少,尿液中的毒素浓度就会增加,从而影响与排泄有关脏器的健康。
2.有感觉就赶紧上厕所
尿液在膀胱内会存储过量细菌,易引起尿路感染,所以一旦有冲动,就不要刻意憋着,赶紧去厕所释放。
3.不要乱吃药
生活中不少人爱服用各种保养品来进行养生。但其实这些药方中可能存在对肾脏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在肾脏中浓缩,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