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抗癌就是一场身体内的“战斗”?如何增强免疫力,打败“敌人”?

来源:每日科普健康知识 更新时间:2022-01-10

复发和转移往往是导致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癌组织极易形成微转移,不易早期检测发现。研究显示,肺癌I期、II-III期复发率分别为20.3%、45.5%,转移率分别为26.6%、47.7%。

毫无疑问,阻断肺癌的复发和转移是提高患者5年,甚至10年生存率,极大地延长生存期,以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的有效手段。

但有件事一定要清楚,无论是手术切除,还是放化疗,事实证明,现有的医疗手段仍然无法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现代医学研究指出,经术后治疗的肺癌患者,就算没有检测出明显的癌细胞,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大部分暂时进入了静止期。这也意味着,抗癌是一场“持久战”,而了解自身的病情,知道癌症复发和转移的关键要素是我们打胜仗的前提。

静止期癌细胞的激活是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

对一个人的成长,我们一般粗略地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中老年期,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同样有阶段划分,每一时期的癌细胞对身体的“攻击性”往往也不相同。静止期的癌细胞就等同于人类的“婴儿”,而且是表面可爱,内心却凶狠的“婴儿”。

在经过术后或放化疗后,聪明的癌细胞会“潜伏”起来,将自己变成“婴儿”,犹如一个恶魔披上了人类的皮,躲避免疫系统“军队”的剿杀。

医学研究也证实,静止期癌细胞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重新增殖的能力,一旦这些静止期癌细胞被激活并重新启动细胞周期进程,就会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癌症的复发。

被公认为“科学医学病理学”奠基者的Paget教授也曾指出,癌症的转移就像种子和土壤,人体内器官的微环境就是“土壤”,静止期的癌细胞就是“种子”,土壤的环境是影响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的重要因素。

这一过程就如同中医所讲的“正虚伏毒”,其中的“正虚”主要指的是人体正气的虚衰,也即免疫力的减退,导致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视功能和剿杀能力下降,使得癌细胞能够得以逃脱生存下来,“正虚”意味着体内的“土壤”开始变坏,变得适合癌症这些毒邪生长了。而“伏毒”则指的是潜伏起来的癌细胞,比如静止期的癌细胞就是“伏毒”之一。

对于肺癌术后、放化疗后病人,聪明的癌细胞未能被完全清除,残余潜伏起来的癌细胞就会与身体的正气相争,如果正不抑邪,癌毒之邪就容易死灰复燃而乘虚扩张,导致转移。

研究也发现,大多数肿瘤患者存在先天免疫缺陷或者后天失调,对外来致病因子抵御不力,对肿瘤细胞不能监视、排斥和歼灭,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制生长;而随着肿瘤的发展,瘤负荷增加,患者发生“免疫抑制”,对转移的免疫监控减弱,以至于肿瘤转移进行性发展并呈全身性扩散,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在术后或放化疗后,进行扶正祛邪干预是预防肺癌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扶正祛邪干预是预防肺癌转移的重要手段!

自从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以来,这也意味着癌症的治疗应该更加关注于如何预防癌症的复发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而要更好地做到这一点,目前取得临床显效的方法是调节肿瘤微环境,通过恢复机体自我抗病能力以抑制肿瘤生长,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就证明了这种以调控自身抗病能力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也是祖国医学所讲的扶正祛邪,通过对癌细胞自身和肿瘤生存的环境进行干预,从而调控癌细胞处于静止期,甚至清除这些癌细胞,最终达到预防复发转移的目的。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在肺癌的术后或放化疗后的阶段,运用大量党参、黄芪、白术、炒谷芽、炒麦芽等扶助正气、健脾助运的药物,可通过提升免疫力,以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此外,再灵活施用活血散结之药,如既可解毒散结又可活血化瘀的山慈菇,虫类“以毒攻毒”的药物,如蜈蚣、全蝎等;既可以清热解毒,又可以散结、消肿、化瘀的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拔契、石见穿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此前一项发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的研究也表明,中药持续治疗是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肺癌手术后根据辨证运用中药汤剂治疗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延长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期。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收集1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无瘤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中药的干预效果。在近10年的随访调查中,完成随访182例,失访7例,随访率为96.3% 。其中死亡21例,存活161例,中位随访时间 25.13个月(6.20个月-106.3个月) 。研究结果表明,肺癌术后中药持续治疗(12个月以上)的105例患者中,中位无瘤生存时间达84个月。

(注释:无瘤生存期,定义为以根治术手术日期为零点时间,截止时间为第一次出现复发、转移的日期;未出现复发、转移的病例,则截至末次随访日期。)

小结:

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癌症的治疗理念也逐步从“消瘤为主”向“人瘤并重、以人为本”转变,中医药以其“个体化”、“动态调整”的特色在癌症的治疗中越发凸显出优势。手术初愈给予扶正、调节机体内环境,不仅对于同步的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还有利于预防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这一优势毋容置疑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这也如同邓爷爷当年所讲:“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总而言之,不管是中医药还是西医,目的都在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