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28
近日,网上流传的各种说法,引起“阳康们”的新一轮忧虑:“我的心跳有点快,要不要去医院?”“我的心跳每分钟一百二十多下,是不是得了心肌炎?”“阳了第四天,今天突然心跳加快,动一下容易心慌,需要就医吗?”……
“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专家告诉记者,在新冠并发症中,急性心肌炎确实需要引起关注!
心肌炎,就是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可由感染(如病毒、细菌或真菌)或非感染因素(如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多见。临床上,心肌炎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普通感冒也可以诱发。
心肌炎可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发起“无差别攻击”,不过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
病毒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病人的抵抗力弱,就有可能引起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根据程度轻重,分别有以下表现:
1.早期心肌炎
表现为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2.轻度病毒性心肌炎
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一般可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性改变。
3.重度病毒性心肌炎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70%~80%,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猝死。
为什么很多人“阳了”之后会心跳加快呢?有以下8种可能:
1.发热
体温每升高一度,心率大约增快10次/分,如果伴有发冷、发抖等症状,心率增快幅度可能更高。而体温下降之后,心率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2.服用的各类药物
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中,有些成分可能导致心率增快。例如止咳药里的咖啡因、氨茶碱成分,平喘药、某些雾化吸入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不能杀死病毒。所以应该在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吃药,否则吃了药帮助也不大。
3.血容量不足的躯体反应
感染后,因为进食不足、腹泻、呕吐、感染或药物导致胃肠道反应等,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血容量不足,心率会代偿增快。
因此,在感染期间,应该适当增加饮水,少吃多餐,甚至可以喝口服补液盐。如果出现口渴、尿少等情况要警惕脱水,及时就医。
4.各类疼痛也可能导致心率增快
不少人在感染新冠后经历了“上面开颅,下面锯腿,后面砍腰,前面剖腹,刀割喉咙”的各种疼痛,这些疼痛足以刺激心率增快。
5.躯体对病毒感染的应激反应
感染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免疫激活本身可能伴随基础心率增快。
6.严重缺氧
这是比较严重的心率增快的诱因,通常伴有呼吸急促、严重咳嗽、肺部影像改变等,俗称重症感染。依照国家诊疗标准,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就要小心重症感染了。
7.基础疾病加重诱发心率快
比如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称肺气肿)患者、基础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这部分患者如果出现持续的心率增快应该重视。心率增快越明显,病情可能越危险,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评估。
8.心肌炎
和其他病毒感染一样,奥密克戎感染后也有一定概率诱发心肌炎。但心肌炎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期或1~2周后,这和病毒相关免疫反应有关。除了心率增快,心电图会有变化,心肌标志物会显著增高。
心肌炎的病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到数月不等,严重的并发症如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脏骤停。
如果有心慌、胸闷、气急等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做个心电图和抽血检查。爱熬夜的年轻人更容易得暴发性心肌炎,不及早发现的话,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问题。建议在感染后的两周内注意休息,多睡眠,不做剧烈活动。
新冠康复者在1~2周内静养是有必要的。经历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紊乱,即淋巴细胞数值和功能会在感染急性期降低,后续随着疾病恢复,再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大多人这个“免疫紊乱期”会持续1~2周。期间,其他病毒、细菌等都非常容易乘虚而入。
若独自居家隔离,最好与身边的亲朋好友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出现不适时,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心肌炎好发于年轻人。当人处于高压、疲劳过度时,再受到感冒或肠道等病毒侵袭,就容易诱发心肌炎。
医生建议,出现症状要休息并及时就医,大部分心肌炎患者通过休息可痊愈。但是极度免疫低下或是极度免疫过激而产生的爆发性心肌炎,会对心脏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出现心脏衰竭。爆发性心肌炎的致死率较高,需使用ECMO及时救治。
具体建议:
1.没有病毒感染的一定要注意防护,勤通风,勤洗手。
2.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3.已经病毒感染的尽量不做剧烈运动,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感染。
1.还有症状,任何运动都不要做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当症状还没有消失或者正在用药物控制症状的时候,身体需要休息来抵御病毒和完成修复,不建议在此期间进行任何刻意的运动锻炼。
这里的“症状”是指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和腹泻等,嗅觉或味觉减退不算在内,因为这两项有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对运动没有明显影响。
日常活动,也建议这期间只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如果做拖地等家务时,感觉心悸气短,尽量先不要做,等症状好转后再完成。
2.症状消失后,至少再休息7天
等症状消失后,大家可以尝试更多日常活动,比如走路和简单地打扫,在不引起不适的前提下慢慢回归至正常活动水平。至于锻炼,大部分人可以通过下文来判断恢复运动的时机,但有三类人需要医生的许可才能安全开始运动。
第一类是合并基础疾病者:如慢性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感觉新冠症状好转后,仍需要医生结合基础疾病的情况考虑何时开始运动。
第二类是新冠病情严重者:如因新冠需要住院治疗、确诊肺炎或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遵循出院医嘱完成复查,并在医生许可下恢复运动。
第三类是感染后曾出现心肺症状者:包括与咳嗽无关的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水肿等。建议先完成相关检查排除心肌损伤和肺部问题,然后再开始运动。
健康年轻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约0.7%出现心脏检查结果异常,0.045%发生心肌炎。心肌损伤可能因运动加重,甚至导致心跳骤停。如果确诊心肌炎,至少需要休息3~6个月。
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三类人,感染症状仅为发热、咽痛、咳嗽或肌肉痛等,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就可以开始尝试恢复运动了:
Ⅰ.症状出现后至少休息10天。
Ⅱ.症状消失后至少休息7天。
Ⅲ.已经停用缓解症状的药物。
Ⅳ.日常活动无不适感觉。
Ⅴ.平地走500米不出现明显疲乏或呼吸困难。
完全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建议在发现核酸或抗原呈阳性后,停止运动10天。
3.开始运动,通过5个阶段缓慢恢复
转阴后的体能锻炼,医生表示可以分为五周进行,每周为一个阶段,循序渐进:
Ⅰ.第一周要从感染前运动强度的25%至50%开始,适当做一些拉伸运动。
Ⅱ.第二周恢复到70%。
Ⅲ.第三周恢复到80%。
Ⅳ.第四周达到90%。
Ⅴ.第五周恢复到正常状态。
其中,前两个阶段最为关键。康复师黄绪建议,第一周运动和休息时间比为1比4,第二周上调到1比3,非连续性地运动每周2到3次为宜,“这个时间比例不会让人特别劳累,对心脏、肌肉的恢复也比较好。”前两周过后,可以根据自身感觉适度上调锻炼强度。
4.出现这些危险信号,立即停止运动
恢复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两类危险信号: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迹象,以及运动过度导致的疲劳表现。
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极少数人会在发热等症状好转之后,发生心肌炎或肺栓塞等。虽然年轻人总体风险很低,但这些情况可能因运动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在恢复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危险信号,需要立刻停止运动并及时就诊:胸痛、明显心悸或心跳过快、与运动强度不匹配的呼吸困难、腿肿等。
即使康复正常,运动恢复得过早过快也会超出身体承受范围,出现以下表现提示需要休息:疲劳程度或肌肉酸痛程度明显超过感染前、睡眠质量下降、运动后第二天晨起静息心率增加10次/分钟以上。这时,建议暂停运动,至少休息1~2天,等上述表现消失后再重新开始之前所在的阶段或后退一个阶段。
为了方便比较自己感染前后的疲劳程度,恢复运动的时候,尽量先选择熟悉的类型和方式。
5.儿童青少年,可更早开始游戏和运动
以上是成人回归运动的安全时机和方式。由于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通常比成人轻,因此可以更早恢复体力活动。
儿童青少年在感染症状没有消失时,也不应进行运动(不包括嗅觉及味觉减退)。
症状消失1天后,无症状或症状轻的感染者(体温高于38℃<4天、其它症状持续时间<1周)可在按防疫要求完成隔离、日常生活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开始恢复游戏和运动。如果症状更重、需住院治疗或有基础疾病,建议获得医生准许后再开始运动。
至于恢复速度,12岁以下的儿童可根据自己感受逐渐增加运动量。建议12岁及以上的感染者首先尝试自己做半小时轻度有氧运动,再恢复日常的完整锻炼,最后参与集体运动。
恢复运动的过程中,建议逐渐延长时间和增加强度,并请儿童青少年本人及其父母、教师、教练观察运动中的异常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异常的呼吸急促或晕倒,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其实,今年也有几家权威机构根据近期毒株特点和新研究数据,把“阳康”后开始运动的时间提前至症状消失即可,第1~3天用感染前50%强度活动15~30分钟,第4~6天加到75%强度30分钟,没有不适即可完全恢复。这是努力在运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的反应。
不过,对于非专业运动员,运动一直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回归,训练和比赛机会之后还会有,长久的健康和舒适顺利地回归也许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