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2-12-28
火锅,集简便与价廉的优点于一身,只要一口锅、一个插座,再挑选自己喜爱的食材和火锅底料,邀上三五好友或一大家子围坐桌旁,边吃边聊,吃上好几个小时都不用担心变凉,再惬意不过。
据说铜锅涮羊肉本是北上远征途中的补给,重庆火锅起初也是码头纤夫在江风中以内脏杂碎果腹、以辛辣刺激驱寒的创造。但是,火锅里隐藏着许多危机,如果不注意将会酿成大祸!
火锅食材中的肉类往往以鲜牛羊肉为主,许多人涮肉时,为了保留肉的鲜嫩,往往只涮几秒钟,在肉只有七八分熟的时候就捞上来吃了。有的肉片切得比较厚,可能中间还完全没熟,也没太注意就吃了。
不巧的是,鲜牛肉中有可能藏有一种寄生虫——绦虫。如果牛肉未完全煮熟,寄生在肉里的绦虫还没完全被杀死,被人吃进去后,就会在人体的肠道中寄生,吸取人肠道中的营养,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继而引发营养不良、不断消瘦。
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虫体呈长带状,且大多分节,通过表皮吸收食物。除了人类之外,猪、牛、羊、狗、鱼等物种都会被绦虫侵染,成为绦虫的滋养源。我国常见的绦虫主要是寄生在牛肉中的牛带绦虫与寄生在猪肉中的猪带绦虫。
绦虫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后,如果猪或牛吃了这些虫卵,虫卵将会在它们体内生长发育,一旦人们吃了未经适当烹煮的带绦虫猪肉、牛肉或鱼肉,绦虫就会进入人体寄生。
人是牛带绦虫的最终宿主。人一旦吃了含囊尾蚴(绦虫的一种幼虫)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囊尾蚴就可能寄生在人体内,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这种寄生于人体的牛带绦虫大多只有一条,亦可多达8条,最多的一例达31条,寿命可达20~30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成虫能从虫体上自行脱落孕节片,刚脱落时活动力强,并随人体粪便排出体外,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现有蠕虫从肛门爬出。
感染牛带绦虫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些会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因此,早期一般不太容易被发现。
如果牛带绦虫存在人的肠道内,会引起腹泻、消瘦等症状,长期地还有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出血和肠穿孔。若是感染了猪带绦虫,除了进入肠道成为成虫外,还有可能进入脑内,引起脑囊虫病。
因为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孕节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多数患者能发现自己排出的节片,或有肛门瘙痒的症状。脱落的孕节在肠内移动受到回盲瓣阻挡时,因加强活动可引起回盲部剧痛;有一些情况还可能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发症。
1.将肉片完全烫熟后再食用,绦虫一般情况下都会被杀死。
2.如果是在家准备火锅,肉类食材最好在正规的市场超市购买,这类经过检验检疫的肉类有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小。
3.切生食和熟食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生食中的细菌和寄生虫混到熟食中,污染熟食。
1.煮食更健康
从加工方法的角度来说,火锅是很有优势的,毕竟火锅本质上就是“开水煮一切”,然后立刻食用,比较新鲜。
虽然水煮对热敏感性维生素的破坏比急火快炒要多,但是一般炒完的菜也不是立刻就吃,如果再等一会儿,营养素照样会被破坏。
水煮的温度最高也就100℃,不会像油炸、高温焙烤一样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火锅还是不错的。
2.酱料可控,减盐减油
虽然火锅店里往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酱料台,但如果是本身汤底味道较重的火锅,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蘸料。对于本身就带油的汤底,从控制热量的角度,干碟比油碟更值得推荐。如果怕辣的话,可以蘸一些醋。
如果汤底本身比较清淡,也不推荐将各种酱料一通混合。各种酱料在制作过程中都添加了大量的油和盐,要是贪图各种酱都吃到,显然酱料总量就会过多。
理论上讲,煮完菜之后再蘸料,未经稀释的调料只需要蘸上一点点,就可以有强烈的味道。不妨把蘸料放得相对少一些,总体摄入量低一点,也一样能有滋有味。比起所有的食物都是同样的味道,感受不同食材的本味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3.食材多样,营养均衡
相信火锅爱好者都深有体会,即使是一人食小火锅,也很容易实现食材多样化、做到营养均衡。
鱼虾水产和各种豆制品可以补充蛋白质。猪肚、鸭肠等动物内脏也可以补充矿物质。包括全血类的制品,营养价值也很高,对于女性很有意义,其中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质高,铁也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菇类谷氨酸含量高,味道鲜美,同时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和膳食纤维,也是火锅的一味好料。
用清汤锅烫含水量高的蔬菜,不仅能均衡吃肉的油腻口感,也能平衡营养。油麦菜、茼蒿、豌豆苗等绿叶菜都是不错的选择。薯类、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材涮一涮可以替代主食。当然如果另外准备主食的话,比起精米白面,更推荐粗粮和杂豆。
1.丸子多煮一会
丸类食品的构造导致热从表面传到中心其实很慢,江苏疾控中心做过一次测定,发现冷冻丸子下到沸腾的火锅中2分钟左右就能浮起来,但是此时的中心只有45.4℃,重新放入滚锅中加热5分钟,中心温度才超过70℃。
只有中心温度高于70℃后,才能将绝大部分致病菌杀灭。所以,大家煮丸子的时候,即使已经浮起来了,也要再等个5分钟再吃。
2.尝试清淡的锅底
除了推荐大家选择简单的蘸料,也更推荐大家尝试更清淡的锅底,比如前面提到的椰子鸡。甚至海鲜和根茎类植物、菌菇煮出来的汤本身就已经足够清甜。
牛油火锅中的厚油自然是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而爽口的酸菜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不低,不建议经常吃。
3.肉汤不要喝
用汤煮过的肉,营养大部分都还在肉里,主要的火锅食材牛肉、羊肉、动物内脏等肉类中含有大量嘌呤,在火锅中涮或煮后,嘌呤大量进入火锅汤中。
如果喜欢喝汤,最好在锅刚烧开、还没下肉和豆制品的时候喝,这时汤里的嘌呤比较低。体内的嘌呤过多会导致尿酸增高,引发痛风,严重的还会引发关节肿大或损伤肾功能。因此,涮过肉的火锅汤一定不能多喝,本身尿酸高或有痛风病史的尤其要注意。
4.调整煮食顺序
大多数人吃火锅可能会一上来就先涮肉,等吃腻了想起来再加点菜,最后涮淀粉类的食材,这样一不小心就吃了很多肉而吃不下别的东西。
涮火锅常见的肉丸类、肥羊、肥牛的脂肪含量都非常高,吃了太多使人发胖,而且过多的蛋白质对于一些人来说也不好消化。
可以换一换煮食顺序,先放点藻类、豆制品、蔬菜、薯谷类,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先吃点薯谷类垫肚子也可以帮你控制肉的摄入量。
5.注意原料安全性
如果在外就餐,可能还要考虑一下食品安全风险。不乏黑心商家用辣味来掩盖食材的不新鲜。
另外火锅底料的安全性也是要注意的。曾经有抽检发现,有个别商家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来做火锅底料,包括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等。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一定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比较整洁的火锅店。
6.饮料合理搭配
至于吃火锅时候搭配的饮料,原则上是选择低糖的饮品,一般的茶水就已经很好了。酒、碳酸饮料也会增加代谢负担,如果为了解油腻,可以搭配新鲜清甜的完整水果。如果是吃辣火锅,牛奶、豆奶等含蛋白质的饮料对解辣有一些帮助。
7.吃火锅不要太急
人的口腔、食管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高温。太烫的食物入口,就会损伤黏膜。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食物取出即吃的话,非常容易烫伤口腔、舌部、食管及胃黏膜。
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的发生概率会多出好几倍,或者导致原来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可能诱发食道癌。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得病情进展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