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2-13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是嗜血杆菌属中对人有致病性的常见细菌,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亦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毒力最强,是引起4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菌株之一,且可造成高达30%的成人脑膜炎患者永久性听力丧失或患有其他长期神经性后遗症。此外,侵袭性Hi感染在儿童中的致死率也高达5%。
20世纪80年代Hib疫苗接种以来,Hib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其他荚膜型(a型、c~f型)和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on - 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NTHi)的发病率相对上升。目前NTHi已取代Hib成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主要亚型。
Hi常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传播,新生儿也可通过吸入羊水或接触生殖器分泌物发生感染。在出现首发病例后应立即组织实施化学预防,即采用口服利福平,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继发感染Hi的风险,这是目前最有效的化学预防法。疫苗预防相对更加安全有效。
预防
目前我国预防Hib的疫苗主要有以无毒白喉类毒素变异体197、破伤风类毒素等为载体的Hib荚膜多糖结合疫苗,如HibTITER、普泽欣、安儿宝和贺新立适等,还有以百白破为基础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国外市场上还有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乙肝疫苗等联合应用的Hib疫苗PENTAXIM、Eupenta、Vaxelis等,据报道,这些疫苗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预防NTHi的有效疫苗问世。
以NTHi蛋白D为载体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十价结合疫苗对NTHi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NTHi的代谢活性,但不能降低NTHi的鼻咽携带率。其他NTHi表面优势抗原,如外膜蛋白P5、P6,HMW1/2、Hap蛋白等也是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候选疫苗分子,但由于NTHi相对于荚膜型Hi缺乏单一的主要表面抗原,多组分疫苗靶向NTHi可能更有效,这些候选外膜蛋白单独或联合用作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NTHi在人呼吸道感染和侵袭性疾病中越来越重要,且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正不断增强,因此需持续监测Hi的流行病学变化、传播和耐药性,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及新疫苗的研发,并为制定更好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文章参考引用:
安晶,马翠,赵颖,张玉妥.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特征及防治[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02):36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