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关于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2-14

糖尿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多数对患者病情起到良好控制效果,合理用药,以此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性。


研究主要探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特征,结果显示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服用频率最高,主要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包含格列奈类和磺脲类,通过对体内胰岛素B细胞刺激,使之产生胰岛素,减轻糖的影响。可用于餐后2行糖尿病血糖控制机。


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对糖原产生和分解进行抑制,从而产生抗高糖作用。副作用明显,产生严重不适感。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糖苷酶产生,降低小肠对碳水化合物吸收。


胰岛素增敏剂,与结合过氧化物酶体增生,以此激活受体细胞,发挥抑制血糖量增加作用。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有良好缓解效果,如罗格列酮。


合理选择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保证对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减少副作用对患者身心影响,应考虑患者个人因素,制定血糖控制个体化目标,在《新指南》中,对于肥胖和超重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而对症正常或消瘦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或胰岛素。


80 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有多种,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使用频率最高,导致产生相应不良反应,保证用药规范合理性,较少药物滥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使用安全性,增强药物治疗效果。


文章参考引用: 


刘献军.研究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及临床合理用药[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1,17(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