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2-17
肺气肿和慢阻肺,很多人都以为是一种病,其实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肺气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解剖或结构术语,是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发展的结果。肺气肿病程缓慢,一般均先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硅沉着病(矽肺)病史。
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还有换气功能减退、呼吸困难,最初仅在劳作时出现气促,随着病情的发展,走路、说话、穿衣时也能感到气短,并可出现发绀、心悸、头痛、昏睡等。重症肺气肿,胸廓外观呈桶状,听诊呼吸减弱,呼气延长,缺氧时可出现发绀,有的肺气肿可能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时,可有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浮肿等表现。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在健康个体中,细支气管和肺泡是有弹性的。每次呼吸时,肺泡像小气球一样收缩和膨胀。而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这个过程就不容易发生,只有较少的气体进入气道。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已高达9%~10%。
慢阻肺的特征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阻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肺癌、骨质疏松、抑郁、焦虑等。临床认为,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气流受限,而且不能完全可逆,就可诊断为是慢阻肺。
可见,肺气肿是属于慢阻肺的。现在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根治慢阻肺(包括肺气肿),但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来减缓疾病的进展,控制和改善症状。
文章参考引用:
任琼芳.肺气肿和慢阻肺,别再傻傻分不清[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