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2-20
血液粘稠又叫“血稠”,是指血脂高、血粘度异常。血脂高了,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变成斑块。斑块多了,就会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会中断血流,引发心、脑、肾等脏器疾病。血液黏稠度高了首先影响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很细,越细的地方往下越窄的地方就越容易堵。
毛细血管里拥堵的话,通过血液携带的氧气以及营养物质,就无法送到器官细胞里,时间长了细胞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后细胞可能会受伤甚至凋亡。血管壁受到损伤,再加上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最后又增加血管的损伤。血管的损伤之后,可能会慢慢形成血栓。
什么表现预示着自己的血液已经开始黏稠了呢?
常见的是晨起头晕、思维迟钝;蹲下劳作时感到心慌、气喘,甚至呼吸困难;午饭后马上就犯困,睁不开眼,要立即睡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晚上却异常有精神;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眼前出现“飞蚊”。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确认自己是否“血稠”了。
解除“血稠”的方法
01
少吃“三高”食品
少吃含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品。这些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饱和式脂肪,会导致血液里面的甘油三酯含量变高,慢慢的血液会变得浓稠,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02
养成喝水的习惯
当人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不管口渴与否都要主动地喝水,小口慢慢喝;晨起空腹、三餐前一个小时及睡前进行补水。
03
多做运动
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以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输和利用,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04
常吃的食物
常吃大豆制品和黑木耳。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到改善;黑木耳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益胃、活血、润燥、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过氧化的作用。蔬菜、瓜果等,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血脂,粗纤维能有效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05
保证睡眠,心情舒畅
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另外,心情舒畅也是改善“血稠”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