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面对烧伤,如何正确的急救和处理?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3-07

烧伤是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烧伤。


  • 轻度烧伤者皮肤会出现发红的现象,无水疱,通常3~7天愈合,一般不会留疤痕;

  • 中度烧伤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烧伤部位红肿明显,同时还会形成水疱,愈合的时间也比较长,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

  • 重度、特重烧伤患者的皮肤受到严重破坏,患者几乎没有痛觉,患处愈合后常遗留疤痕,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做植皮手术。


烧伤处理的7大误区


误区一:烧伤只是皮毛损伤。局部烧伤可能导致全身性反应,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都可能引起休克。烧伤后,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就是说,烧伤并非单纯的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综合治疗。


误区二:烧伤后不用冷水冲,怕起泡。烧伤后起不起水泡主要与烧伤原因、烧伤深度有关,和烧伤后有无接触冷水并无关。烧伤后立即冷水冲洗较长时间,促进创面血管收缩,减少组织液渗出,反倒可减少水泡形成。


误区三:使用酸碱中和法缓解。酸碱中和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原来化学烧伤基础上又产生热烧伤,加重病情。因此,现在一般不主张化学烧伤后予以酸碱中和,而是建议大量清水冲洗。


误区四:创面涂药。烧伤创面上直接涂抹药物会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剧烈疼痛。若是将药物涂抹在纱布上,再轻轻贴在创面上,不仅可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避免发生剧烈疼痛。


误区五:牙膏治疗烧伤。牙膏本身并无抗感染的作用,而且带有一定数量的病菌。牙膏中的摩擦剂为矿物质粉末,对于创面而言,其属于刺激物,发泡剂与调味剂对治疗创面也没什么作用,反而会刺激创面,导致肉芽增生,引起创面感染。


误区六:紫药水与红药水治疗创面。紫药水与红药水的抗感染能力不强,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染。深颜色的药物将创面遮盖,影响医生的判断,而且有毒的汞用于烧伤创面容易发生过敏现象,大面积应用可能造成汞中毒。


误区七:烧伤后不吃“发物”。虾、鱼与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韭菜与香菜富含各种维生素,对烧伤创面愈合是有帮助的。只要平时对这些食物并无特殊反应,烧伤后仍然是可以吃的,可促进创面愈合。


面对烧伤,正确的急救和处理是保证下一步施治的关键,一般可以分为“脱、冲、包、送”4步。


烧伤正确的急救和处理


“脱”离致伤区域


发生烧伤时应立即将患者撤离致伤源,如衣服着火,应立即脱掉衣物;注意力度,避免造成皮肤的撕脱等二次损伤,避免用力拉扯也可以使用剪刀将衣物剪开;如果衣物与皮肤粘在一起,则只保留粘连的部位。


如果沾染了化学物质,要及时脱掉身上的衣物;如果出现着火现象,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焰及时扑灭,或者是用水浇灭;不要站立或者是奔跑呼救,避免头部和呼吸道受到严重的损伤。


冷水“冲”洗烧伤的部位


将水龙头打开慢慢冲洗烧伤部位,水流不宜过大,面部等不宜冲洗的部位可采取湿敷的方式。不能长时间浸泡烧伤部位,可能引发感染。通常情况下,冲洗的时间越早,皮温就会变低,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不能直接冰敷,有出现冻伤的可能,通常使用常温自来水冲洗即可。


如果烧伤面积比较大,就不能长时间进行冲洗,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从而引发感冒。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与化学物品的性质、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建议在去除身上沾染后再进行冲洗。


对烧伤部位进行“包”扎


要有效确保患者的烧伤部位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尽可能保留表皮,避免有色药物涂抹耽误医生判断病情。


在包扎过程中还需使用无菌纱布,如果家中没有备用纱布,也可以选择干净毛巾、衣物来代替,但注意与烧伤部位接触处不能出现絮状物。


及时“送”医


在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及时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重度、特重度烧伤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文章参考引用: 


【1】彭丽媛.牢记4步骤,正确处理烧伤[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No.451(11):39.

【2】徐丹.走出烧伤处理误区[J].保健文汇,2019(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