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3-20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如果胃镜室医生看到胃部的病变,就会在胃镜下取部分病变组织或全部病变组织,这就是胃镜下活检或胃镜下治疗。
这些病变组织包含患者的重要信息,会被医生立刻放入福尔马林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然后送去病理科进行检查后生成患者的病理报告,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这份病理报告来决定患者后续的治疗。
临床发现,大约2%的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溃疡癌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癌变早期尚未形成明显肿块等典型特征时,往往仅有溃疡边缘黏膜颜色的轻微改变,如果此时对溃疡周围的胃黏膜做病理检查,就能及早发现肉眼无法确定的早期胃癌。
除此之外,胃镜活检还是鉴别消化道息肉、萎缩性胃炎等胃肠部疾病良恶性的金标准。
那么胃黏膜活检病理报告单该如何解读呢?
1
炎症
早期阶段:慢性浅表性,胃小凹之间的浅表黏膜层有炎细胞侵润。
进展阶段:炎细胞向黏膜深层发展,可以到达胃黏膜全层,常伴有胃腺萎缩。
终末阶段:炎症消退,所有胃腺萎缩。
炎症是一个过程,炎症减轻多数是指病情好转,如果始终没有控制炎症进展,结果也可以是炎症摧毁了组织而表现为炎症消失。
2
活动性
活动性是指侵润胃黏膜的炎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其代表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活动的程度。
轻度活动性:胃黏膜固有层内有少量或中等量嗜中性粒细胞。
中度活动性:固有层内有较多嗜中性粒细胞,而且浸润到胃腺上皮内。
重度活动性:广泛的胃黏膜隐窝炎伴有黏膜上皮糜烂、隐窝脓肿形成。
3
肠化生
是指胃黏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完全性肠化生:胃黏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
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黏膜上皮相同,但黏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不完全大肠化生可能与胃癌有密切关系,需要做特殊染色以鉴别类型。
4
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分为两种类型。
腺瘤样不典型增生:被认为会发展为高分化肠型胃腺癌。
增生性不典型增生:与不完全性肠化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可发展为分化差的肠型胃腺癌。
5
萎缩
是指胃黏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
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主要来自于伴发的肠化和息肉。
文章参考引用:
段勤勤.胃癌or胃溃疡?胃镜活检告诉你[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No.407(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