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关于新生儿疼痛评估的原则,新版循证指南有哪些推荐?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03


疼痛不仅扰乱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态,影响康复进程,反复疼痛刺激更是神经发育障碍和部分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研究表明妊娠中期胎儿即已具备疼痛感知能力,新生儿疼痛阈值低于成人,更易受到疼痛刺激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生理和行为改变;并可能造成呼吸暂停、伤口裂开、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痛觉过敏,以及认知、运动和行为障碍等近远期的不良影响。


依据持续时间将新生儿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


  • 新生儿急性疼痛的定义: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损伤或疾病)时即刻发生,通常在刺激发生期间或刺激结束之后的数小时内持续的疼痛;


  • 新生儿持续性疼痛的定义:持续时间在数小时及以上或没有明确终点的疼痛(GPS)。


新生儿疼痛评估的原则


推荐意见1:建议定期动态地对疼痛进行综合评估(GPS)。


及时、准确评估新生儿疼痛是实施疼痛管理的关键。然而,全球新生儿病房疼痛评估率仅为6%~50.3%,我国评估率为39.02%。


美国儿科学会等机构发布的指南指出,应定期评估新生儿疼痛,并根据具体的疼痛情景调整疼痛评估时机与频率:建议常规(每班)进行新生儿疼痛评估;接受计划性致痛性操作的新生儿,建议在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进行疼痛评估;新生儿术后48h内,建议疼痛评估频率:1次/4h;持续接受镇痛治疗的新生儿,建议疼痛评估频率:至少1次/2h;经历疾病相关持续性疼痛的新生儿,建议疼痛评估频率:1次/4~6h;由于病情改变、活动或体位改变等导致疼痛程度改变或出现新发的疼痛时,建议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增加疼痛评估频率。


受胎龄、健康状态、医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新生儿疼痛反应表现出个体差异。全面系统地评估住院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对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个性化镇痛干预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建议对疼痛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致痛源、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疼痛对睡眠、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影响。


推荐意见2:建议给予镇痛措施30~60min后再次进行疼痛评估(GPS)。


给予镇痛措施后评估疼痛的目的为评价镇痛效果、判断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监测不良反应,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建议给予镇痛措施1h后再次评估疼痛。国内医疗机构的儿科(包括新生儿科)多在给予镇痛措施0.5h或1h后再次评估疼痛。


结合国内临床实践现状,中国新生儿疼痛管理循证指南建议给予镇痛措施30~60min后再次进行疼痛评估。



文章参考引用: 


沈巧,郑显兰,史源等.中国新生儿疼痛管理循证指南(2023年)[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02):1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