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被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01
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所引起,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中特别多见,卵巢早衰会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02
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
03
营养因素
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钙的摄入与成年时期的骨量峰值直接相关,且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04
废用因素
肌肉会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强壮、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减少,从而导致骨量减少。
05
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会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
骨质疏松这种病可以看作是自然界规律的体现,但并不是像生老病死那样不可逆。一般人到30岁左右身体的机能就开始出现衰退,骨骼也会随着衰老,这种现象在女性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骨质疏松和年龄增长有关。
30岁只是一个笼统意义上的分界,因为30岁之前还是会因为生活习惯不良或者一些病理原因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所以在日常也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增加钙的摄入
即使已经确定患有骨质疏松症,医生也会指导患者从改善饮食入手,并适当口服钙剂。患者要特别注意通过食物补钙。牛奶、骨头汤、海产品和绿叶蔬菜中含有较为丰富、可供人体吸收的钙离子,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目前医学营养学家特别推荐牛奶,中老年人每日坚持喝牛奶500毫升,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摄入充足的蛋白质
医学营养学家指出,中老年人要保证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鱼虾都为高蛋白食物,应当合理搭配,保证供给。
不吸烟和少饮酒
研究表明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被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
积极适当锻炼
坚持运动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
来源引用:
[1]向杰.预防骨质疏松的常见问题[N].大众健康报,2022-08-25(020).
[2]胡方元.骨质疏松症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N].大众健康报,2022-07-2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