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17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体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为常见的因素包括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刺激患者胃黏膜,导致其出现炎症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
很多人都有慢性胃炎,早期症状不明显,没有出现很明显的不适症状。也有部分人会出现上腹胀痛情况,多与进食无关。也有患者在进食后出现胀气、腹胀问题,影响其食欲,导致其食欲不振。此外,还有患者出现嗳气、打嗝、反酸和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而加重患者食欲不振情况。
而长期进食量降低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问题,体重随之降低,甚至出现贫血现象,不利于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慢性胃炎是怎样形成的?
01
生物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病因,在我国有超过半数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粘膜有所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炎症。幽门螺杆菌只会存在于人体之中,且常常寄生在人体胃黏膜组织中,所以一旦幽门螺旋杆菌发生感染也会不断损害胃黏膜,最终引起慢性胃炎,还有引发其他肠胃疾病的可能,如消化性溃疡等。
在吃东西时使用了不洁餐具,或是钟爱吃生冷食物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尤其是热爱吃海鲜的人群,在食用海鲜之前一定要保证清洗干净,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保证餐具干净清洁,尽量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只会寄存在人体之中,所以也存在感染的风险,如果家中有人患有严重胃病,且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用餐时要注意分餐具使用。
02
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炎又被称作自身免疫性胃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胃部出现明显萎缩,但这类慢性胃炎在我国仅存在极少数病例,而常见于欧美国家。
03
饮食习惯影响
(1)长期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或是长期食用过于粗糙的食品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反复损伤,如对刺激性食物产生依赖性,长期大量摄入,久而久之则会形成慢性胃炎。
(2)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导致许多年轻人饮食时间极其不规律,且为了赶时间进食速度快,或是受精神压力影响,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些都是十分伤害胃部组织的行为,长此以往则会形成慢性胃炎。
04
情绪因素影响
精神压力大,长期受到外界刺激、长期处于消极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中等情况,会引发大脑皮层功能障碍,从而会导致胃部血管痉挛收缩反复发作,进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加之食用及接触的细菌与毒素不断与胃部已受损伤的胃黏膜相接触,胃炎还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产生病变。
05
遗传因素
如果有胃病的家族病史,则患上慢性胃炎的风险会更大,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患有先天性胃病的情况下,后代出现胃部功能障碍的概率极大。
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治疗方法不同
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
采取药物联合治疗方案,选择枸橼酸铋钾、雷尼替丁和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为胃黏膜保护剂,能够很好地保护胃黏膜,与阿莫西林连用可消除胃内炎症,能够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或杀灭,抗菌效果显著。
胆汁反流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引起的慢性胃炎
可以给予患者硫酸铝和雷尼替丁治疗,前者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对胃中胆盐具有中和作用,可有效抑制胆汁反流;后者能够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胃下垂、幽门张力减退
可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其为胃肠动力药物,与奥美拉唑、硫酸铝联合使用,促进胃动力恢复,并缓解恶心、反酸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非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
可以给予患者莫沙必利治疗,其为常用胃动力药物,将其与庆大霉素、枸橼酸铋钾联合应用,可强化治疗效果。
文章参考引用:
【1】张桂丽.不同的慢性胃炎,不同的治疗方法[J].东方养生,2021(05):49.
【2】尹小艳.慢性胃炎是怎样形成的[J].保健文汇,2021,2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