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2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展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建议将心血管事件防治关口前移,当检测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若为非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风险增强因子;若为阻塞性斑块或≥2个高危特征斑块即可启动二级预防治疗。干预的目标包括斑块体积逆转及改变斑块成分,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同时延缓动脉粥样斑块进展,降低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研究提示,饮食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研究发现,使用冠状动脉CTA评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导临床治疗,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斑块进展,缩小非钙化斑块体积。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戒烟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随着时间而减轻。因此,对于ASCV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是临床干预的基本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坚持日常体育锻炼并保持理想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并保持充足睡眠等。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管理
01
血脂异常管理
血脂管理的目的是延缓/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而降低ASCV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个体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筛查建议和结果,决定调脂治疗的目标值和治疗措施,对于冠状动脉CTA上≥2个高危特征斑块的患者,LDL‐C的目标值建议参照极高危患者的治疗目标值。
推荐意见:
他汀类药物为首选药物,若无禁忌证,建议在治疗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LDL‐C值仍不达标,推荐直接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根据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LDL‐C治疗目标值,若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不达标,推荐中等强度他汀联合其他调脂药物进一步降低LDL‐C。对于LDL‐C基线值较高的超高危患者,尤其是接受他汀治疗后LDL‐C≥2.6mmol/L或未接受他汀治疗时LDL‐C≥4.9mmol/L的患者,建议直接启动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减轻斑块脂质负荷,减少破裂风险,促进斑块的消退,预防未来不良事件再发生。
02
血压管理
降压治疗在延缓动脉粥样斑块进展中的作用尚存分歧,有研究提示氨氯地平、奥美沙坦降压治疗能逆转斑块,而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和阿利吉仑等未见显著的斑块逆转;但诸多循证证据提示对于高危高血压患者,强化血压控制到<130/80mmHg(1mmHg=0.133kPa),与标准治疗相比可带来额外的心血管获益。有研究显示,CAC>100的中危高血压患者,也能从强化降压治疗中得到获益。
推荐意见:
心血管高危患者若能耐受,可以将血压的目标值控制到<130/80mmHg,并参照我国高血压指南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血压管理。
03
血糖管理
有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 GLP‐1RA)降糖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长速度;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 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可能有稳定糖尿病患者斑块的作用;吡格列酮治疗既往有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卒中复发或心肌梗死发生率。
推荐意见:
在不引起严重低血糖的前提下,推荐将非妊娠成人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控制在<7%;一线治疗取决于合并症情况、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需求,一般包括二甲双胍与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GLP‐1RA或SGLT‐2抑制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04
抗炎治疗
抗炎治疗对于斑块的改善,在临床研究方面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有动物研究证实抑制炎症反应可在不影响血脂水平的情况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病变和稳定晚期斑块;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显示,秋水仙碱可减少低衰减斑块的体积。
在心血管获益方面,CANTOS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抗炎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COLCOT和LoDoCo2研究显示,秋水仙碱可降低近期心肌梗死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05
抗栓治疗
抗栓治疗对斑块的影响尚存分歧,一项小样本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作用抑制斑块形成,而抗凝治疗是促进还是延缓斑块进展目前尚难清晰地判断。
推荐意见:
对于ASCVD患者,建议给予抗栓治疗;
对于ASCVD高危患者,权衡出血和缺血风险,可以考虑给予抗栓治疗,具体建议参照《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选择相应的抗栓治疗;
对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狭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常规治疗。
06
随访和监测
动脉粥样斑块稳定通常发生在启动强化降脂治疗的30d内,斑块逆转通常发生在降脂治疗1~2年后,因此,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临床获益。
此外,应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检测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与性质的变化,并根据结果维持或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OL].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5:e1000123(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