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26
近年来,全球有10亿多年轻人正因听音乐时声量太大而面临听力受损风险,其中个人音频设备或智能手机发出的超标声响占比很大。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噪声性听力损失(nolse hearing loss),是指一般以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损失.扣除因年龄因素引起的听力损失之后的值作为指标。受噪声强度、频率、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连续、间歇、脉冲)等因素的影响。就噪声强度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而言,噪声强度超过临界值(噪声级55分贝~65分贝以上),暴露一定时间听力损失大体上与噪声强度成线性关系.曲线斜率随测听频率而变化。
除上述噪声物理因素外,还与噪声接触者的主体因素,如年龄、性别及噪声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年龄差异明显,老年人噪声性听力损失进展较慢;儿童对噪声比较敏感,噪声性听力损失比成年人快。男女之间也有一定差异,男性噪声性听力损失进展比女性快。同一个人的左右耳之间也有差异,调查资料表明,噪声对左耳的伤害效应较右耳为大,大多数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的右耳听力比左耳优。
噪声导致听力受损的影响因素
噪声所导致的听力损伤程度主要与其强度和暴露时间有关。强度越大,暴露的时间越长,听力损伤出现得越早,损伤越严重。
一般认为,低于75分贝(dB)的噪声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在85分贝下8个小时内是安全的;但每增加3分贝时间就会减半。而在95分贝的音量下持续听歌30分钟,会在两三年内遭受不可逆的听力损伤。当噪声强度超过115分贝声压(dBSPL)时,即使暴露时间很短,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使用耳机使得耳近距离接触声音刺激,接触噪音源较近,加之其频率特性较高,声音强度越大,对听力的损伤也更明显。
如何减少耳机对听力的损害
01
控制耳机声输出的强度
研究证实,长时间接收大分贝的声音会伤害耳蜗内的毛细胞,造成听力下降,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一般认为在较安静下(小于70分贝),用耳机听音乐等是相对很安全的。对于常用耳机的用户来说,可以选择高阻抗的好耳机和降噪耳机,以过滤外界的噪音,保护听力。
02
控制使用时间
有研究表明,连续声刺激时间每增加1倍,相当于增加3分贝的音量对听力产生影响。故建议间隔性使用耳机,这对听力损伤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建议每天不要超过3个小时,听到1个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
03
注意听声环境和场合
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上,建议不要使用耳机。
04
保持正确的姿势
佩戴耳机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因为这样会导致更高的音量,增加耳朵受损的风险。
05
选择佩戴方式
佩戴耳机时应选择合适的佩戴方式,可以选择耳塞式耳机,这种耳机可以更好地隔绝外界噪音,减少外界噪声对耳朵的刺激。另外,还可以选择头戴式耳机,这种耳机的声音输出位置远离耳朵,对耳朵的压力相对较小。
06
限制儿童使用耳机
儿童的耳朵比成年人更加娇嫩,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应该限制儿童使用耳机的时间和音量,建议不要让儿童在高音量环境下使用耳机,最好选择其他娱乐方式。
文章参考引用:
程岩.娱乐噪声的危害[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3,No.40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