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我国基层管理指南,关于糖尿病肾脏病筛查有哪些建议?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4-30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循环障碍之一,病变可累及全肾,具体表现为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和/或eGFR降低持续>3个月,并除外其他病因。目前全球约有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45年将增至7.83亿。


我国成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11.6%,其中DKD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比例为20%~40%,Meta分析显示我国21.8%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KD。


筛查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采用2020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标准,具体为:eGFR<60ml·min-1·(1.73m2-1和/或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to‑creatinine ratio,UACR)≥30mg/g或其他肾脏损伤指标异常持续>3个月。


大多数早期DKD是通过肾脏常规筛查发现后诊断的,约7.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有尿白蛋白水平升高,而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确诊后5年左右出现尿白蛋白水平升高。DKD早期常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正常情况下UACR<30mg/g,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为UACR30~300mg/g,UACR>300mg/g则定义为大量白蛋白尿,即显性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筛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敏感且特异地反映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因此推荐以UACR作为DKD的早期筛查指标。采用UACR进行筛查首选清晨第一次尿标本,也可接受随机尿液标本检测,由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g/L)受尿液浓度的影响,故推荐使用尿肌酐浓度(g/L)进行校正。


尿白蛋白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高血糖、尿路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建议微量白蛋白尿者在3~6个月期间复查3次,其中2次异常方可诊断,并根据UACR升高程度进行分期:UACR<30mg/g为A1期,UACR30~300mg/g为A2期,UACR>300mg/g为A3期。


e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推荐使用考虑了年龄、性别、种族、血清肌酐水平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研究所(CKD‑EPI)的公式计算eGFR。


多项研究表明,eGFR下降和白蛋白尿是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和心血管原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显性白蛋白尿(即A3期,UACR>300mg/g)可降低未来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因此,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早筛查UACR、eGFR,对DKD的早期发现、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建议:


  • 建议1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进行1次肾脏病的筛查,建议采用UACR(mg/g)和eGFR为筛查指标(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1)。


  • 建议2

    糖尿病患者UACR>300mg/g和/或eGFR30~60ml·min-1·(1.73m2-1应每年监测≥2次以指导治疗(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1)。


  • 建议3

    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并正确报告UACR、eGFR检测项目(证据等级D,推荐强度2)。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编写专家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2):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