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5-10
儿童糖尿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患儿年龄小,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时,不仅要重视药物治疗效果,还应注意饮食调节对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意义。
儿童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三类,其中1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大概占到儿童糖尿病的90%,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治疗时口服降糖药是无效的,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最近几年在儿童中逐渐增多,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可以口服降糖药治疗;特殊类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更低,往往和基因、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儿童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的遗传基因有糖尿病易感性,在后天的饮食、化学物质及感染等环境因素作用下诱发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细胞损害,导致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丧失,引起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肥胖等因素造成体内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机体摄入了过多的糖分,为了保持血糖稳定,胰岛β细胞必须加班加点工作,降低血液中糖含量,一旦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满足糖代谢的需求时就会引发糖尿病,这与成人糖尿病的发生过程是相同的。
儿童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相比成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状,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更隐蔽,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到医院就诊是因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有甚者是已经出现了昏迷的症状才发现的。
除此之外,儿童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是五花八门: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尿床等症状皆有可能出现在患儿身上。如果孩子发生了昏迷才到医院就诊,那就更容易和脑炎、中毒等疾病混淆。但如果细细追问病史,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回忆起孩子近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有多饮多尿的情况,如果这些症状没有引起家长们的重视,那么就会贻误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
儿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措施
01
胰岛素注射治疗
常规治疗方案
胰岛素皮下注射2次/天,即每日早晚餐前,注射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或速效与中效胰岛素。该治疗方案在学龄期患儿中应用较多,便于其在校内进餐,且不需在校内注射胰岛素,方便融入集体,减少差异感,具有较高的私密性。
每日多次注射
每日胰岛素注射3次及以上,其中3次分别于早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混合,晚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每日3次以上的注射方案是将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每日1~2次在早餐前、晚餐前或睡前皮下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作为餐时胰岛素每次餐前给予。该治疗方案胰岛素使用剂量易调节,操作简便,对于年龄小的患儿具有较大优势。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注射,包括基础和餐时胰岛素。较少患儿采用该方案,因胰岛素泵价格昂贵,且需随身携带,较为不便。三种治疗方案中,多次注射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明显,其中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对HbA1c控制良好率最高。胰岛素治疗是T1DM患儿的关键治疗方式,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案,临床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及心理等方面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取最佳的控糖效果。
02
营养饮食治疗
护理人员应计算出患儿的BMI值,以BMI、病情、营养情况及饮食习惯等设计个体化饮食调节方案,并严格控制食物构成比。患儿摄入最大量1000千卡/天,其中,脂肪摄入量占总量的30%~40%,蛋白质摄入量占40%~55%,碳水化合物占30%~50%,严格控制盐及糖的摄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确保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摄入的脂肪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食物为主,避免过量食用油脂类食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以淀粉、果糖类食物为主。
遵守少食多餐原则,合理分配三餐配比,早、中、晚餐、下午餐、就寝前热量分别占总热量的20%、30%、30%、10%、10%。患儿饮食需定时定量,病情严重的应减少主食摄入量,灵活调节每日营养素摄入,并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同时需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饮食以清淡、富含膳食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糖尿病患儿实施营养饮食治疗后,其空腹血糖控制优良率可达90%以上,头围、体重及身高均取得良好发育效果。
糖尿病患儿常伴发酮症酸中毒,对胰岛素治疗敏感,会引起血糖波动,用药剂量稍大会引起低血糖,剂量不足会造成酮酸中毒,而营养饮食治疗可确保患儿营养与热量供给,有效控糖的同时,促进其生长发育。临床应系统化应用胰岛素治疗,重视饮食管理,减少患儿临床不适症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其能正常生长发育。
文章参考引用:
【1】王若壁.儿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措施[J].人人健康,2023,No.586(02):25.
【2】徐尔迪.儿童糖尿病八连问[J].儿童与健康,2022,No.305(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