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6-24
二甲双胍最早在1957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在我国也已有3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卫生经济学证据以及心血管保护相关的证据,并且具有多种降糖外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药物。
其他作用
01
对血脂的作用
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脂肪的合成与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保持或轻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02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尽管二甲双胍不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但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及减轻体重。因此,二甲双胍可用于超重或肥胖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降糖治疗。
一项综述中汇总了14项临床研究评价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组织学、血清酶学、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所有研究均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13项研究显示血清酶学(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5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肝脏炎症、脂肪变性和纤维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03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
我国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2018年版《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推荐,二甲双胍可用于下列情况:
(1)PCOS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2)PCOS不孕、氯米酚抵抗患者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前的预治疗。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用于PCOS患者除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外,还可诱导排卵,恢复月经,且在怀孕初期停止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流产率。二甲双胍的使用与子代肥胖风险增加相关,PCOS合并妊娠患者慎用。
04
二甲双胍与肿瘤
已有研究显示,T2DM与结直肠癌、肝细胞癌、胆囊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增高相关。
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05
二甲双胍与认知功能
二甲双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基础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通过AMPK信号通路激活下游的神经干细胞中的非典型PKC‑CBP通路,促进新神经元的生长,或对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老年T2DM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T2DM患者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相关。
文章参考引用: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61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