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6-30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可被识别的、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功能、认知和生理储备下降导致疾病易感性增加的一种状态,其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衰弱增加了跌倒、意外残疾乃至死亡的风险。疼痛是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
国内一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12.2%,85岁及以上患病率高达46.8%。衰弱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死亡等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水平,同时也会极大地消耗医疗资源,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
疼痛是一种由目前存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的不愉快感觉与情感体验,而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随着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周围血管疾病等年龄相关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中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
有研究报道,我国社区老年人中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41.1%,其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6.6%。慢性疼痛会对睡眠、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老年人衰弱和慢性疼痛的干预
老年人衰弱与慢性疼痛发生密切相关。而目前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无统一定论。衰弱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可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实现对衰弱的预防、减缓甚至逆转。目前常用的衰弱干预措施包括合适的体育运动,营养支持,老年综合护理和认知训练等。
运动方式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平衡性和柔韧性锻炼,应在评估患者情况后将上述训练类型组合成一种多成分干预措施。虽然有部分研究指出体育运动作用有限,但其结论的不确定性可能源于不同的研究背景和干预方案。饮食方面,大量食用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可降低衰弱发生风险,而老年综合护理可延缓门诊和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的进展。
老年衰弱患者的护理应注重个性化和维持功能的独立性,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实施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多维干预措施。同时还需进一步积累不同干预策略对衰弱有效性的临床证据,并确定其可行性、效益成本比以及是否符合老年人的偏好。
慢性疼痛管理亦提倡多学科协作,采取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心理干预在内的综合方案。其中药物治疗又因镇痛药副作用和药物滥用问题备受临床关注,可通过药剂师进行药物审查以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镇痛效果,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发生。而非药物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冷冻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疼痛,有望将来在围手术期和疼痛门诊中推行。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FUS)同样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针对慢性疼痛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丘脑切开术和骨转移相关疼痛。
此外传统针灸疗法已被证实可有效减轻慢性腰痛和妊娠相关疼痛;整骨疗法(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reatment,OMT)通过对肌肉骨骼系统的激活和拉伸也可有效减轻腰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目前一种较新颖的治疗手段,其提供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疼痛治疗具有益处,但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同时还应提倡疼痛自我管理策略,让患者参与到自身照护中,以减少疼痛相关残疾的发生。
文章参考引用:
【1】吴丹,胡雅,李丽君等.老年人衰弱与慢性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5):2738-2741.
【2】蒋依伶,金菊英.老年人衰弱与慢性疼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5):58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