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看起来不胖的人,其实患脂肪肝也很常见!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7-11


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尿病)、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有关。有文章称,在过去10年中,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人群中。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发生功能性病变,进而影响肝脏正常代谢的肝脏疾病。


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乙醇的过量积累,导致酒精在肝脏内蓄积,后续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除酒精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肝脏中三酰甘油的异常积累,导致脂肪肝。


瘦人和不胖的人患脂肪肝也常见


只有肥胖的人群才可能出现脂肪肝,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根据我国最新数据,不胖的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0.5%,偏瘦的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为21.4%,甚至腰围正常的瘦人中脂肪肝患病率也达17.5%。2020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中,基于亚洲人群的数据,不胖和偏瘦的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5.7%和10.2%。


众所周知,反映内脏脂肪堆积的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发生中心性肥胖。瘦人或不胖的人群的脂肪肝不容忽视。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聚积过多导致的病变,确实多见于肥胖人群,但部分身型瘦的人群也会得脂肪肝。在周希乔看来,亚洲人群体质的一大特点是,皮下脂肪含量虽然不高,实则内脏脂肪含量很高,因此看起来不胖却有脂肪肝。


其实,脂肪肝的高危因素远远不止肥胖一项,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良、长期喝酒、血脂偏高、患有病毒性肝炎、短时间内体重快速下降、素食主义者、服用某些药物、家族遗传等因素也都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身型瘦的人群因为压力大、熬夜、饮酒等影响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也可能出现脂肪肝。


临床上有很多瘦子不仅患有脂肪肝,同时还会出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这类“瘦胖子”,尽管看起来不胖、四肢纤细,实则表现为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体脂分布异常,事实上,比“均匀的胖”更加危险。


饮食健康、良好睡眠、坚持运动有助预防脂肪肝


《关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心血管风险国际共识》提醒,一旦确诊为脂肪肝,需要全面评估其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建议进行颈动脉超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完善全面评估后,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以防心脏慢慢受损。


第一,日常饮食应少油少盐少糖,多在家做饭,少在外就餐。研究认为,地中海饮食能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适量饮用咖啡或茶有助防治代谢紊乱。


第二,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尽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慢跑、快走,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5次。晚饭后还可以和家人一起下楼散散步,周末到户外运动一下。


第三,避免摄入任何类型或数量的酒精和烟草。第四,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要优化药物选择,遵医嘱使用对心、脑、肾保护作用更确切的药物。第五,体重指数超过35的脂肪肝患者,可考虑进行减重手术,可显著减少20%~30%的体重,从而改善肝脏组织学特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参考引用: 


【1】燕声.近三成国人有脂肪肝[N].保健时报,2023-03-02(004).

【2】麻云,嵇刊.为啥有人看起来不胖却有脂肪肝?[N].江苏科技报,2023-05-24(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