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7-12
人偏肺病毒感染是人体感染人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散发,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
hMPV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
hMP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在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多见。
潜伏期3-9天,多为3-6天。
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约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和ARDS,COPD患者感染后病情可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更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为有hMPV感染相关临床表现者,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hMPV核酸检测阳性;
hMPV抗原检测阳性;
hMPV培养分离阳性;
IgG抗体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01
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hMPV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02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出现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不洗手不接触口眼鼻等黏膜部位。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或通风不良空间,做好个人防护。
文章参考引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