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7-1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
我国AS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男∶女为2~4∶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15~40岁,10%~20%的AS患者在16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
鉴别诊断
01
椎间盘突出
是引起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仅限于脊柱,无疲劳感、消瘦、发热等全身表现,常为急性发病,多只限于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站立时常有侧曲。触诊在脊柱骨突有1~2个触痛扳机点。所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其与AS的主要区别可通过CT、MRI或椎管造影检查得以明确。腰部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或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缘后上或下角屑样增生或有游离小骨块;骶髂关节间隙清,关节边缘可有骨赘形成。
02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
此病并不多见,病原菌可为一般的感染性化脓性细菌,亦可为特殊的结核菌。常由血行播散、临近病灶的直接扩散途径感染。
急性期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及骶髂关节处疼痛;慢性骶髂关节感染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易误诊为脊柱关节炎。局部疼痛于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
病变常呈单侧受累,X线或CT表现为显著骨侵蚀、死骨及脓肿形成,后两种表现不会见于AS。另外,MRI上不仅有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表现,常可有关节周围软组织受累。
03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
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脊椎痛、僵硬感及逐渐加重的脊柱运动受限,可伴有脊柱外受累,如远端指骨肥大、指骨和掌骨密度增高、外周附着点明显钙化等。其临床表现及脊柱、附着点处的X线所见与AS类似。但该病晨僵感不明显,炎性指标(如ESR、CRP)通常正常,HLA-B27多为阴性。
X线片可见韧带钙化常累及颈椎和低位胸椎,典型表现为至少连续4节椎体前外侧蜡滴样钙化和骨化,而骶髂关节和关节突关节通常无侵蚀和关节间隙变窄。
04
髂骨致密性骨炎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有多次怀孕、分娩史或从事长期站立职业的女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劳累后加重,有自限性。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其他异常。
诊断主要依靠前后位X线片,典型表现为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不侵犯骶髂关节面,无关节狭窄或糜烂,界限清楚,骶骨侧骨质及关节间隙正常。
文章参考引用:
黄烽,朱剑,王玉华,等.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中华内科杂志,2022,61(8):8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