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8-18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叠,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慢性胃炎的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强调了胃炎的病因学分类,但由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而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于胃炎的组织学分类及内镜下分类仍是必要的。
01
基于病因分类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病因分类有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02
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
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03
基于胃炎分布分类
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胃体为主胃炎尤其伴有胃黏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04
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
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级预防
1.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2.保持心身健康: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者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坚持随诊。
3.Hp主要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应提倡公筷及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
二级预防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一级亲属中患有胃癌的危险人群纳入管理,定期随访。对于低叶酸水平患者,可适量补充叶酸,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状态。
Hp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选择最有效的根除方案和规范治疗有助于提高初次治疗的根除率。对于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三级预防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症状。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根除治疗后遵医嘱复诊,情况允许时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对于慢性胃炎伴有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变,需内镜下治疗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随访。慢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要定期内镜检查随诊。
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但复发很常见。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改善或逆转;肠上皮化生通常难以逆转;轻度异型增生可以逆转,但重度者易转变为胃癌。
文章参考引用: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国际骨循环学会中国区.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2020,40(20):1365-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