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关于在高血压诊断中,如何进行血压测量?

来源: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7-20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管理好高血压患者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


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降低5mmHg,死亡风险降低10%~15%,脑卒中风险降低35%,冠心病风险降低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那么在关于高血压的诊断中,是如何进行血压测量的呢?


测量方式


(1)诊室血压:以诊室血压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2)家庭自测血压: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3)动态血压监测: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


测量仪器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22~26cm,宽12cm,上臂臂围大者(>32cm)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测量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设备精准: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


安静放松: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min。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可插入1~2指为宜。


注意


(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


(2)每次门诊测量两次,间隔1~2min,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随访期间如果首次测量<140/90mmHg,则不需要额外测量。



文章参考引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 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中国循环杂志. 2021,36 (3):209-220.